top of page

讀者投稿

咁你即係唔信我啫

作者: 奇樹@4砵甸乍街

Pic by Kit@4砵甸乍街

在我剛接手這節門診的第一個早上,來了一對氣急敗壞的母女。對於不大認識的病人,遑論初次接觸,我都需要花時間琢磨她的病歷。她上星期才剛進了急症室,在家中大吵大鬧,經評估後拒絕入院,因而提前了覆診。那次的爭執所為何事呢⋯⋯

 

聚精會神之際,一名少女竟突然破門而入,頭戴棒球帽,怒氣沖沖地叉手而坐。年邁的母親尾隨著,房間裏剎時被扯進一襲低氣壓的陰霾。

由那刻開始,我心底裡決定稱呼她做「The Hatter」。

 

她的故事果然夠瘋癲。年輕開始患病,發作時會失控揮霍,將長年積壓的怨懟猛然迸發。上一回,H 煮了晚餐卻換來父親嫌棄,情緒激動不已,拼命朝牆壁撞額,險些想拾起利器。那種狂亂的程度,彷彿帶有某股報復的恨意,誓要將關於家庭的一切,一把火焚毀至燼。

 

H在父親的呼喝聲中成長,粗鄙的詆毁踐踏,造就了女兒殘缺的自尊心。母親學識顯淺,受制於丈夫的威權,又無法保護女兒遭受攻擊。患上精神病以後,父女關係冰封三尺,母親被迫肩負監督H病情的重責;然而一個從來都沒有家

 

庭地位的母親,又怎能有效敦促子女呢?久以時日,她成為了雙方爭鋒相對的磨心。

 

該天在我眼前,就上演了一幕名為「食藥」的荒誕劇。

 

「有病就要食藥」,算是天經地義吧?道理簡單如此,但不按指示服藥,卻是普遍的現況。你大可以解釋為缺乏「病悉感」,是人拒絕承認自己患病的事實。問題是,這套觀念暗示了對方處於認知上的落差,當局者需要虛心接納意見,才配得上旁人伸手援助的善意。這種權威主義(authoritarian)的模式,忽略了現象背後的複雜脈絡,以及人際關係的互動性。

 

H母向我埋怨女兒食藥不定時,而H則同時用高一倍的聲量,投訴母親的管束過分苛刻,她實質上有自己的分寸。

 

「咁你即係唔信我啫?」H揚聲挑釁道。

 

「唔係唔信你,你要聽醫生講,係咪要準時食藥先?」H母迴避女兒的眼神,將問題橫傳過來。

 

當時我這樣回答H母:「咁你又真係唔信啊女喎。」

 

她愣住了反應,也許料不到醫生會火上澆油。H自然得意洋洋,態度漸漸軟化,開始願意聽我說話。不久後,我話鋒一轉:「女兒既然不想被當作小孩子般管,那就要用成年人的身份,與家人協商新一套相處方式。」

 

這次輪到H有所遲疑了。「你現在就跟母親商量一下,有什麼食藥的辦法,可以令她放心之餘,給予你更多的空間和信任。」

 

起初,她倆顯然不習慣這種溝通,依然面朝著我講話。經過一番穿針引線,她們終於達到了共識:假如H過了九點仍未服藥,母親可以將藥盒和水杯放在餐桌上,直至十一點還未走出房間的話,才可敲門提示。

 

最理想的做法,可能需要父親的參與才成事。但起碼在這次會面,她們嘗試過一次嶄新的人際體驗,𨤳訂了日後相處的契約,實在是不可小覷的進步。假如有天能出席「瘋帽匠的茶會」,希望屆時她的廚藝會有所長進吧!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