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靈魂伴侶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攝影: 社欣@4砵典乍街
中秋佳節,是個讓人倍思親的時候,除了親情,還有柔情。
對於一些長年不和的夫婦,這更是一個讓人百感交集的日子。
我問一位男士:「佳節當前,會激起你對婚姻生活的渴求嗎?」
他答:「此情此景,又有誰人不渴望柔情似水的陪伴?」
既然誰都希望有好陪伴,又為什麼有那麼多不能好好相處的癡男怨女?因為要準備一個有關「孩子創傷」的國際講座,我整理了很多文獻,很多研究都指出,孩子的創傷,很多都源於父母關係的不能和合,造成孩子精神健康的一個嚴重問題;為了孩子,很多父母也免為其難,努力補救。但是無論他們怎樣嘗試,就是事與願違,只有在孩子的陪同下,才勉強裝作天下太平。
都說夫妻是佳偶天成,五百年修來的緣份,為什麼有些夫婦會如此無法互相包容?
這是一個男人告訴我的心聲:「我不是不想對她好,但是每天見她一早起來,不是駡工人,就是駡狗,沒有一件讓她看得順眼的事。東西有用沒用都買了一大堆,卻捨不得送人,食品都變壞了,還堆在那裏,不許動……這讓人怎受得了!」
男人說老婆什麼都看不順眼,但是他對老婆也沒有一處看得順眼,一個完全不被丈夫欣賞的女人,又怎會變得可愛?男人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如果心中對眼前人生厭,又怎可能和顏悅色?這種惡性循環,正是造就不幸婚姻的幕後黑手。
很多人都從個人行為去瞭解夫妻問題,所以就有「個性不合」的結論。但是行為是表面的,背後很多形成行為的因素,包括過去所發生的重要事件,彼此關係的衝擊,以及個人內在的信念,都是行為背後的推動力。
例如這位男士,他為什麼會認為老婆如此不對勁?
他說:「我是一個情感豐富的男人,我需要紅顏知己。我喜歡的東西,她一點也不感興趣,她喜歡的,我也覺得很沒有品味。日子怎樣過?」
如果是這樣,當初為什麼要走在一起,還要生兒育女?
他說:「當初認識時,並沒有想得那麽清楚,慢慢覺得合不來,但是她已經變得很依賴我, 所以就不忍心拋棄她,除非她自己離開我。」
男士堅信這是基於一種菩薩心腸,讓他不會主動離開。他告訴我,婚姻不幸,讓他更有藉口享受婚姻以外的任性。他還說:「很多男士都與我有同感,家中有個不可理喻的妻子,讓我與其他女性眉來眼去,也不覺得內疚。」 他補充:「分房多年,我又不是生理不正常,總不會目不斜視吧?」
我欣賞這位男士的坦白,但是相信最大理由,還是因為他並沒有遇到真正心儀的女性吧?很多人都是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下,順理成章的就成為伴侶。沒想日子過得很快,如果沒有足夠的意願,兩人就很難有動力發展組織家庭所必須具有的商商量量。久而久之,漸漸就養成各自修行的習慣,合不攏、也分不開。我看過很多不幸的婚姻,都是基於受不了對方,卻又習以為常,這種習慣性的妥協,才是婚姻的最大敵人,讓很多男女都長期活得彆扭。
其實女性又何嘗不是一様,很多長年陷於婚姻困境的女士,也是同樣受不了眼前人,對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讓你血壓高升。記得看過一則英國的新聞報導;有人對一位剛剛喪夫的女士勸說節哀順變時,女士答:「我為什麼悲哀?這是我最快樂的時候,終於自由了,再也不用聽他在耳邊絮絮不休的怨埋、看他那老是對人瞪眼的樣子,也不用再與他呼吸同一個空間的空氣了!」
其實有反應已經是好事,最糟的是彼此冷漠,視對方為透明,那就真的很難起死回生了。
好伴難求,我們都希望找到靈魂伴侶,但是靈魂伴侶不是人間之物,因此才會夢想「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也許我們都被騙了,才那麼難以接受枕邊人。真正的人間伴侶,都是柴米油鹽,充滿人間煙火,婚姻是朝朝暮暮的相對相扶,有你受不了的地方,也必然有它一定的堅持,才聚在一起。
我的老師Minuchin 曾說:「結婚四十年,起碼有兩百次想過離婚,五十次想把對方揑死。」但是他與妻子卻是業界出名的模範夫婦,到了九十多歲,兩人還是像小情人一般恩愛。他的祕訣在哪裏?也許有些人真的不用費勁,隨心所欲,就能找到幸福婚姻。愛情專家吳敏倫在他的《我們是這樣相愛到老的》書裡,卻認為愛情是一門學問,必得盡一輩子去鑽研。很多婚姻治療師都會為一些疲累的婚姻加油,推介很多滋潤二人關係的技巧;每天對彼此說些好話,為對方做三件貼心的事,設計一些讓對方驚喜的小心思等等。難在你必須持久,因為那是一種修行,懶一點的人都做不到,長期彼此冷漠的人也一定提不起勁,就算是一方真的去做,對方也未必領情,熱面孔貼冷屁股,自討無趣。
佳節當前,我卻提出很多最不堪的例子,不是讓你掃興,只想激起你的一份柔情,讓你放下心中芥蒂,珍惜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