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李維榕專欄

找尋靈魂伴侶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攝影: 社欣@4砵典乍街



中秋佳節,是個讓人倍思親的時候,除了親情,還有柔情。


對於一些長年不和的夫婦,這更是一個讓人百感交集的日子。


我問一位男士:「佳節當前,會激起你對婚姻生活的渴求嗎?」


他答:「此情此景,又有誰人不渴望柔情似水的陪伴?」


既然誰都希望有好陪伴,又為什麼有那麼多不能好好相處的癡男怨女?因為要準備一個有關「孩子創傷」的國際講座,我整理了很多文獻,很多研究都指出,孩子的創傷,很多都源於父母關係的不能和合,造成孩子精神健康的一個嚴重問題;為了孩子,很多父母也免為其難,努力補救。但是無論他們怎樣嘗試,就是事與願違,只有在孩子的陪同下,才勉強裝作天下太平。


都說夫妻是佳偶天成,五百年修來的緣份,為什麼有些夫婦會如此無法互相包容?


這是一個男人告訴我的心聲:「我不是不想對她好,但是每天見她一早起來,不是駡工人,就是駡狗,沒有一件讓她看得順眼的事。東西有用沒用都買了一大堆,卻捨不得送人,食品都變壞了,還堆在那裏,不許動……這讓人怎受得了!」


男人說老婆什麼都看不順眼,但是他對老婆也沒有一處看得順眼,一個完全不被丈夫欣賞的女人,又怎會變得可愛?男人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如果心中對眼前人生厭,又怎可能和顏悅色?這種惡性循環,正是造就不幸婚姻的幕後黑手。


很多人都從個人行為去瞭解夫妻問題,所以就有「個性不合」的結論。但是行為是表面的,背後很多形成行為的因素,包括過去所發生的重要事件,彼此關係的衝擊,以及個人內在的信念,都是行為背後的推動力。


例如這位男士,他為什麼會認為老婆如此不對勁?


他說:「我是一個情感豐富的男人,我需要紅顏知己。我喜歡的東西,她一點也不感興趣,她喜歡的,我也覺得很沒有品味。日子怎樣過?」


如果是這樣,當初為什麼要走在一起,還要生兒育女?


他說:「當初認識時,並沒有想得那麽清楚,慢慢覺得合不來,但是她已經變得很依賴我, 所以就不忍心拋棄她,除非她自己離開我。」


男士堅信這是基於一種菩薩心腸,讓他不會主動離開。他告訴我,婚姻不幸,讓他更有藉口享受婚姻以外的任性。他還說:「很多男士都與我有同感,家中有個不可理喻的妻子,讓我與其他女性眉來眼去,也不覺得內疚。」 他補充:「分房多年,我又不是生理不正常,總不會目不斜視吧?」


我欣賞這位男士的坦白,但是相信最大理由,還是因為他並沒有遇到真正心儀的女性吧?很多人都是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下,順理成章的就成為伴侶。沒想日子過得很快,如果沒有足夠的意願,兩人就很難有動力發展組織家庭所必須具有的商商量量。久而久之,漸漸就養成各自修行的習慣,合不攏、也分不開。我看過很多不幸的婚姻,都是基於受不了對方,卻又習以為常,這種習慣性的妥協,才是婚姻的最大敵人,讓很多男女都長期活得彆扭。


其實女性又何嘗不是一様,很多長年陷於婚姻困境的女士,也是同樣受不了眼前人,對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讓你血壓高升。記得看過一則英國的新聞報導;有人對一位剛剛喪夫的女士勸說節哀順變時,女士答:「我為什麼悲哀?這是我最快樂的時候,終於自由了,再也不用聽他在耳邊絮絮不休的怨埋、看他那老是對人瞪眼的樣子,也不用再與他呼吸同一個空間的空氣了!」


其實有反應已經是好事,最糟的是彼此冷漠,視對方為透明,那就真的很難起死回生了。


好伴難求,我們都希望找到靈魂伴侶,但是靈魂伴侶不是人間之物,因此才會夢想「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也許我們都被騙了,才那麼難以接受枕邊人。真正的人間伴侶,都是柴米油鹽,充滿人間煙火,婚姻是朝朝暮暮的相對相扶,有你受不了的地方,也必然有它一定的堅持,才聚在一起。


我的老師Minuchin 曾說:「結婚四十年,起碼有兩百次想過離婚,五十次想把對方揑死。」但是他與妻子卻是業界出名的模範夫婦,到了九十多歲,兩人還是像小情人一般恩愛。他的祕訣在哪裏?也許有些人真的不用費勁,隨心所欲,就能找到幸福婚姻。愛情專家吳敏倫在他的《我們是這樣相愛到老的》書裡,卻認為愛情是一門學問,必得盡一輩子去鑽研。很多婚姻治療師都會為一些疲累的婚姻加油,推介很多滋潤二人關係的技巧;每天對彼此說些好話,為對方做三件貼心的事,設計一些讓對方驚喜的小心思等等。難在你必須持久,因為那是一種修行,懶一點的人都做不到,長期彼此冷漠的人也一定提不起勁,就算是一方真的去做,對方也未必領情,熱面孔貼冷屁股,自討無趣。


佳節當前,我卻提出很多最不堪的例子,不是讓你掃興,只想激起你的一份柔情,讓你放下心中芥蒂,珍惜眼前人!

1件のコメント


達老師
2023年10月14日

閱讀完這篇文章後,我對夫妻維繫關係有了一些深刻的反思。文章中提到的婚姻的挑戰和困難讓我深思,並讓我明白婚姻需要我們持久的努力和修行。婚姻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其中涉及到相處、依靠和扶持,需要我們面對每天的喜怒哀樂。


談到吳敏倫教授,在他的愛情學課程中,他的回答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記得他曾提到婚姻的困難和挑戰是難免的,但我們應該迎難而上,不畏困難。這種堅持和努力是維繫婚姻的關鍵,不難理解何以吳教授的婚姻如此幸福和美滿。從他豐富的知識和經驗中學習,不僅能豐富婚姻輔導中助人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自己也能學習如何建立幸福的婚姻,成為更好的伴侶。


另一方面,通過這篇文章,我意識到維繫夫妻關係需要持久的努力和修行。我對於夫妻關係的價值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並決心要珍惜眼前的人,用愛和耐心去面對困難,並互相支持和理解。我相信,只有通過這樣的努力,我們才能在夫妻關係中找到真正的幸福。


因此,我鼓勵大家在這個時刻,思考自己的夫妻關係,重新認識對方的價值,並以柔情對待對方。同時,如果有機會參加吳敏倫教授的分享會、講座或愛情學課程,我強烈建議大家去參加,因為這樣的機會能夠讓我們從他的經驗和知識中學習,並為建立幸福的婚姻而努力。讓我們一起迎難而上,創造出持久而美滿的婚姻。

いいね!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on No. 4 Pottinger Street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for general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ll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provided in good faith. However, we make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of any kind, express or implied, regarding the accuracy, adequacy, validity,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or completeness of any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or our mobile application].
Copyright © 2021 Asian Academy of Family Therapy.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