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李維榕專欄

喪屍小孩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Photo Credit: IMDb


如果你有看韓國〈雖然是精神病但沒有關係〉的長篇電視劇,就會知道劇中的女主角是個繪本家。而她在劇中所創作的童話,也真的出版了繪本。《喪屍小孩》是其中一個我很喜歡的故事:


「從前從前,一個小男孩誕生在某座小村裡。隨着孩子逐漸長大,媽媽發現這孩子沒有絲毫情感,是個徒有食慾的『喪屍』。所以媽媽避開村民的耳目,將孩子囚禁在地下室,每晚都從別人家偷家禽、家畜來給他吃,偷偷撫養孩子。


有時是雞,有時是豬,有時是山羊……就這樣過了數年,直到村裡的家禽、家畜都被吃光,或消失了。媽媽見到孩子餓得哇哇大叫,於是砍下自己的一條腿,接着又砍下一隻手臂,把四肢都奉獻給孩子後,最後只剩下了軀幹。


孩子又開始哭喊肚子餓,於是媽媽自行爬向孩子的懷中,將剩下的身軀交給他。孩子用雙臂緊緊摟住只剩下軀幹的媽媽,第一次開口說話了,


『媽媽真的好溫暖喔。』


孩子心中想要的,究竟是食物,還是媽媽的溫暖呢?


沒有雙手能夠抱住孩子的媽媽,只能用無盡的淚水,溫暖地滋潤孩子的全身。」


這般血淋淋的陳述,真不像一般的童話故事,這故事的寓意究竟在哪裡?這個沒有絲毫感情的孩子,患了自閉症嗎?媽媽為了滿足他,不但偷取了整個村莊的牲口,連自己的四肢都搭上了,才能換來他的一句話。這故事表達的是母愛的偉大,還是母親的愚昧,以為一昧填滿孩子的食慾就成?這是一個單親家庭嗎?爸爸在哪裡?為什麼看着妻子瘋狂地滿足兒子也不加援手?其實一個故事的結論,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演繹。


作家高文英在〈作家之話〉說:孩子們,我懇切地盼望,我的童話能讓你們早日醒悟。在這世界上,你終究是獨自一人,而現實,也絕非是甜美的幻想。


下一個叫《手,琵琶魚》的故事,更是一針見血:


「從前從前,有戶有錢人家生了一個可愛的寶寶。媽媽好疼愛這個如木蓮花般白皙漂亮的孩子,她暗自發誓,只要是為了孩子,那怕是要摘下日月星辰,她也在所不惜。


當孩子開始吃飯之後,媽媽的內心雀躍不已。


『寶貝啊,以後都由媽媽來餵你吃吧!來,張大嘴巴,啊~』


當孩子開始走路之後,媽媽便氣喘吁吁地跑來。『寶貝啊,媽媽揹你,快到媽媽的背上。』


媽媽滿足了孩子所有需求,將她照顧得無微不至,直到有一天,媽媽說:


『我親愛的寶貝,媽媽想休息一下,你能不能替媽媽拿點吃的?』


這時孩子說:


『媽媽,我沒有手,因為我從來沒用過手,所以它們消失不見了。』


『那麼我的寶貝,你能不能揹揹我?媽媽的腿好疼啊。』


這時孩子又說:


『媽媽,我也沒有腳,因為我都讓媽媽揹着,雙腳從來沒有踩過地。不過,我的嘴巴非常,非常大哦。』 說完,她便張開了巨大無比的嘴巴。


媽媽氣急敗壞地大吼:『如今看來,你不是什麼完美的孩子,而是毫無用處的琵琶魚。你是只會飯來張口,什麼都不會的失敗品!』


媽媽就這麼將琵琶魚扔向了遙遠的大海。據說那天之後,只要碰上海風狂襲的惡劣天氣,水手們就會聽見孩子的哭聲。


『媽媽,媽媽,我做錯什麼了嗎? 請帶我回去……請帶我回去……』


因一無是處而被拋棄的無數琵琶魚們,至今仍在那深不見底的淚海中載沉載浮。」


在喪屍小孩的故事裡,母親把最後所剩下來的軀體都用來溫暖孩子,即使那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在琵琶魚的故事裡,母親卻因為孩子無法回報而把她丟掉。但這並非一個人的故事,因為說故事的人告訴我們,有無數琵琶魚們,至今仍在大海中浮沉,呼喚着母親!


這個韓國劇集的繪本,一出版就被引入台灣市場。有人認為,這是寫給成年人的童話,也有人說,這是有關孩童創傷的寓言。童年的現實,真的並非甜美的幻想,太多的不由自主,太多忘不了的惡夢。


在 《啖食惡夢長大的少年》,一個少年每晚都在夢境中重現過去的痛苦回憶,受盡折磨。因此他向魔女許願,用他的靈魂換取魔女把他不好的記憶刪除。但是他的壞記憶是刪除了,長大後生活卻是一塌糊塗。


最後他才發現:「痛苦不堪的記憶……懊悔不已的記憶,唯有將它們埋藏於內心深處並活下去的人,才會變得更堅強、更熾熱、更加柔韌。幸福,唯有這樣的人才能獲得。」


魔女叮囑:「要是沒辦法克服『痛苦的回憶』,你就只是個靈魂長不大的小孩子!」


《春日之犬》很想弄斷項圈,在春日的田野間盡情奔跑嬉戲。但牠被綁住太久,所以忘了掙脫項圈的方法。只有白天歡笑,晚上悲嗚。大樹問牠為什麼如此,牠答:「身體很誠實,所以疼時會流淚,但心是個說謊大王,就算疼痛也默不作聲,等我入睡後才會在暗裡低聲哭泣。」


可幸的是,小犬還是用自己的利齒把項圈咬斷,盡情奔馳。


這套繪本是一位精神科醫生送给我的,直至這周末才找到時間好好觀賞,簡單的文字,簡單的圖案,卻讓我如雷貫耳,又找到釋懷!

1,074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