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李維榕專欄

煎pan上的家庭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攝影:阿執司


在各種不同形色的個案中,最讓人心痛的,莫如父母打官司爭孩子的案子。


不知何故,無論多麼有教養的父母,一旦處身爭取孩子撫養權的位置,往往都會失去理智,完全被情緒控制。而此時的情緒,大都是忿怒、絕望、千愁萬恨。即使俱有所羅門王的智慧,也難以發揮。


這是一個由法官推介做家庭治療的家庭。父母分手多年,父親也已經移民外國。現在他回來申請女兒跟他,長期與女兒相伴的母親,當然不會同意。父母各自忙着找律師、找心理學家、找社工、找支援、找幫手,絞盡腦汁證明自己比對方更適合做父母,以便贏得法庭的判決。在這種情況下,目的只想打敗對方,哪有什麼治療可言?問題是,這個過程勞民傷財,不管結論如何,都會有人受傷和失望,都會傷亡慘重。


對於這種情況,我一般都有一個開塲白:「你們的爭議,其實最後都只有等法官判决,但是不管誰勝誰敗,孩子都會被撕裂。因此,如果你們願意,我希望可以提供這個平台,讓父母和孩子都有機會一起好好交談,盡量減低這過程對彼此的傷害。」


我這提議很簡單,但是讓這些開戰中的父母共處一室,本身就是一個大挑戰。很多父母很快就會把治療室變成法庭,三言兩語就吵起來;又或者冷面相對,氣氛僵硬。我們的團隊曾經量度這些父母相對時的生理反應,發現他們只要共處一室,便會心跳加速,汗腺倍增。


這一對父母還好,起碼願意接受這個對話的平台。開始時兩人都有點尷尬,明顯地,他們沒有交談的習慣,只是各自與孩子找話題。


孩子是一個十三歲的少女,她的聲音很小,幾乎聽不到。但是她拿起我們的一本畫冊,引用其中兩個小姐弟寫給父母的信息,讀給父母聽:「假如我們選擇跟哪一方生活,不要視為針對你,或者是當作個人勝利。」


孩子分明在表達自己有選擇困難,但是父母只想趁機訴說自己的立場。父親強調在國外升學的好處,母親卻認為孩子年紀還小,應該等幾年再說。雖沒有正面接觸,但是言談之下,卻充滿火藥味。


女兒又出示畫冊中的一幅畫,畫的是一個小女孩被放在煎pan 上煎炸,而控制火候的正是父母的雙手。她告訴父母說:「你們每次這樣爭吵,就是把我放在煎pan 上!我希望你們和平相處。」


並非父母不顧孩子的感受,孩子的話,他們都認真聆聽。但是失去孩子的恐懼,讓他們都焦慮無比,出盡全力,只想打贏這一塲沒有把握的官司。而另一方面,就是千方百計,不斷以自己的方法,去爭取孩子。


孩子對父親說:「你也許不喜歡我這樣說,但是我還是要說,你不能只顧着帶我玩耍,我擔心功課都追不上了。」母親聽了忍不住高興得拍手叫好。


孩子也對她說:「你也不需要裝強,我知道如果我跟爸爸,你會傷心的。」


母親憂心說:「孩子在我面前說跟我,在爸爸前說跟他,我都不知道如何作好心理準備。」


我對她說:「這並不難理解,因為她愛你們,不想你們任何一人受傷呀。」


其實不單孩子在煎pan上煎熬,父母也在煎pan上。他們還有半年時間準備上庭,可以想像這段時間孩子與父母心頭上都是壓着一塊大石頭。


其實,我認為重點不在決定孩子跟誰,那是法官的工作。治療師的工作是,不論跟誰,都要避免一場爭奪戰。反而要趁這機會,讓孩子知道即使父母分開了,他仍可以有爸爸的家,有媽媽的家,而不是因此失彼。當然這需要父母親的高度合作𤘘包容,而不是一個說話、一個就翻白眼,或者互相攻擊。要知道父母親的一舉一動,孩子都全部接收無遺。


明知道父母交談不易。這次會面,我們集中在加強孩子的聲音,而孩子一旦打開話匣子,就愈來愈容易表達,不但趁機把憋在心中的苦惱都向父母舒發出來,甚至協助父母順利調解這次父親來訪的安排。


我們舒一口氣,盡快安排第二次見面。這次父母約好了先陪女兒到醫院做檢查,然後一起來赴約。我們正為他們的進步高興,他們卻告訴我們在醫院的一段事故:原來在候診的時候,母親讓女兒告訴父親坐遠一些,最好不要出現在她的視線內。母親承認,一見到父親就腎上腺上升,相信父親也是一樣。

孩子的來臨,對父母是何等寶貴的恩賜。但是當父母分手,孩子的撫養安排和取捨,又可以是何等的沉重和傷痛!很多父母都同意,這個傷害比離婚本身更加慘烈。


父母願意透露及分享自己內心的掙扎,是一個好現象。表示他們漸漸軟化,而不是一味逞強。 尤其是對孩子來說,父母真誠分享,會讓他們感到安全,不必默默地孤軍作戰。


最後,孩子要求一個空間慢慢做決定,我們希望父母尊重她的要求。治療的過程,就是把孩子由完全被動的狀況,變成有聲音和有主見的角色。但是最感人的,是父母開始對話了,這才是孩子的最大動力。

Comments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on No. 4 Pottinger Street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for general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ll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provided in good faith. However, we make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of any kind, express or implied, regarding the accuracy, adequacy, validity,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or completeness of any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or our mobile application].
Copyright © 2021 Asian Academy of Family Therapy.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