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阿執司影評

阿執司的「因緣」與「放下」

作者: 阿執司@4砵典乍街


Photo Credit: IMdB


《從前的我們》(Past Lives) 是一套2023年的美國愛情電影。青梅竹馬的初戀小女友移民離國,二十多年後,這雙長大了的男女還能有什麼樣的關係?

 

海盛與娜英是小學裡的一對要好的男女同學,大家總是互相支持,有說有笑。一天,晴天霹靂,海盛知道娜英要與家人由韓國移居海外。二人在平日一起回家的路上沉默不語;海盛跟娜英說了一句哀傷無奈的「再見」後,二人便分别了。

 

一晃眼,十多年便過去,二人已經二十出頭。娜英由加拿大再移居到紐約追尋當劇作家的夢,赫然發現,在韓國一所大學唸工程的海盛,原來一直在社交平台上試圖想跟她再聯繫。二人在互聯網上第一次重遇,有說不完的話題,相知相惜。海盛靦腆的說:「我很想妳!」娜英溫柔地回答說:「我也是 ! 」

 

其後大家繼續在互聯網上定期通訊。隔了半個地球的距離,亦無阻他們的感情增長,漸漸地他們儼如一對熱戀中的情人。娜英很想回韓國見海盛,但她知道自己一旦回去,就很難繼續劇作家的夢;海盛又因自己的學習原故不能去紐約見娜英。陰差陽錯,二人的關係就好像總欠缺了那麼的一點點東西。娜英為了不要再因戀愛腦分心影響自己的工作,毅然提出要跟海盛停止聯絡一陣子。海盛無奈答應,大家便再度失聯。娜英繼續為自己的劇作家夢想努力,在一個駐埸藝術家計劃中遇見了亞瑟,二人一見如故。海盛也有了新女伴,但依然念掛着娜英。

 

再十數年後,娜英已經與亞瑟結為夫妻,二人定居紐約。一年夏天,海盛以渡假之名到紐約想會一會娜英。二人再重遇,當然有點尷尬。娜英問海盛為什麽要來找她?海盛說因大家分開得太突然,只想再見她一面。二人一見如故之餘,當然也有一份隔膜,畢竟娜英已為人妻。亞瑟需然心也有點戚戚然,仍很理解地讓二人見面,還跟二人一起吃飯喝酒。

 

人在感到懊惱悔恨的時候,總喜歡問「假若當時我……?」海盛也不例外。微醉後淚盈於睫的他問娜英假若當初他肯飛去紐約見她,現在的結果會否不一樣?假若當初娜英一家沒有移民離開韓國,他們能一起在韓國長大,現在的結果又會否不一樣?但他骨子裡知道娜英一定會離國尋夢,因她就是她,這也是他喜歡她的原因。若然如此,這不就是說他們二人命中注定不能在一起嗎?!

 

 娜英相信「因緣」。若要兩個陌生人的衣服在街角能夠偶然觸碰一下,他們在過去的生命一定要有過某種形式的關係。若要兩個人能結成夫妻,則要經過八千次前世各種形式相遇而累積的八千層「因緣」,絕非易事。縱使心痛心傷,娜英這一世並沒有足夠的「因緣」跟海盛在一起。

 

無論你是否相信「因緣」一說,但它對我們最好的提醒是:有些人和事情你要學會捉緊珍惜;有些人和事情你終歸無能為力,必須放下,不能糾纏。有時在不同的人生時空,對同一個人或同一件事情,可能有不同的選取。捉緊時捉緊,放下時放下。成長其中最重要的一課,就是學會分辨何時你必須堅持執着 (否則一事無成) 和何時你必須鬆開放手 (不然定必焦頭爛額)。人與人的關係如是,人與事的關係也如是。

 

海盛再見娜英,就是想為這段無疾而終充滿問號和遺憾的感情,畫上一個句號。有時很愛很愛一個人,包括伴侶父母子女,最好的選項,可能就只是站在遙遠的地方為對方送上祝福。

 

片末,海盛說:「如果這一世也是前世,我們在下一世已是大家的另一半嗎?」放下終歸是一個過程。

Commentaires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on No. 4 Pottinger Street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for general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ll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provided in good faith. However, we make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of any kind, express or implied, regarding the accuracy, adequacy, validity,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or completeness of any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or our mobile application].
Copyright © 2021 Asian Academy of Family Therapy.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