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愛情廢話

二:愛人是我的另一半?


作者:愛情大師吳敏倫



上一期舉出了一條言不及義的愛情廢話,是一般有些思想能力的人都不會說的,但今期舉出的,則很文藝腔,可出自上流社會或有文化之人,還頗通行,因為它已有長遠歷史,出自數千年前的經典。


這句話便是把愛人說成是自己的另一半,以為這便是最完美、浪漫和感人的愛的表達。譬如在情人節咭或情歌歌詞中,便常見這種說法,說甚麼「我想你是我最好的另一半」、「你是我的另一半,所以我愛你」等。婚後亦有不少人把自己或他人的配偶稱為「另一半」,即是英語所說的「better half」。但很對不起,如果你對你所說的這句話是認真的,你可能已一直生活在謊言中。如果你的愛情失敗和痛苦,可能就是因為你自小就被灌輸了這個謊言,沒有人告訴過你人際關係其實是如何運作的,以致你一直在尋找著一些不存在的東西。


溯本清源,「另一半」這個說法,出自公元前數百年的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根據他的《會飲篇》所說,柏拉圖認為人們生前和死後才存在於最真實的觀念世界。在那裡,人人都是男女合體或至少是兩人合體的「完整的人」,而在現世中就都一分為二,所以現世人總覺得若有所失,企圖找回自己的「另一半」,找到後又患得患失,這便是為什麼人們總會有痛苦的「戀情」,包括同性戀或其他不倫之戀。


那麼,請問那些說「另一半」的人,是否真的相信這樣神化的故事呢? 當然,柏拉圖無論如何都是個偉大的哲學家,但在數千年前,哲學還在萌芽時期,哲學家借用神話來闡釋或支持其哲理也不足為奇。其實,柏拉圖的「合體完整人」說,不是他發明的,而是由早他數百年的著名希臘戲劇和喜劇作家阿里斯托芬的神話作品中取來的。說的是諸神首領宙斯,最初創造出來的人類本來有四隻手、四隻腳和一張有兩張臉的頭,智力和體力都很强,宙斯造成之後,害怕他們力量太强,只好將他們分成兩部分,並詛咒他們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的另一半。這樣荒唐神怪的神話你相信嗎? 若不相信,為什麼大多數人現在還天天把「另一半」掛在嘴邊呢?


本來,人的確不必每一分鐘也保持理性,有時為了隨俗或趁高興,說些傻話或自己也不信的話亦無可厚非,譬如你去賀朋友生日,說句「壽比南山」,當然沒有人怪你不知所謂,人壽怎可比南山?。但觀乎現世人對「另一半」的用法和想法,他們是認真的,根本就是把這「另一半」的觀念貫徹在他們的愛情哲學中,而且以之為他們尋找愛侶或與他/她相處的方針,那便大錯特錯,把愛情一股腦兒往死胡同裏鑽了。


為甚麼這樣嚴重? 因為這樣的故事和想法,一開始便把人生定性為一個被詛咒的悲劇,而這詛咒是通過愛情來形成的。然則,我們便必須接受自己由出生至死亡本來就至少有一半是不完美的,除非我們能找到那個「註定的另一半」,


但根據那詛咒所說,我們是應該永遠也找不到這「另一半」的,找到也不會安樂,因為受詛咒,所以,我們儘管不停去找,不過都只會是徒勞,還是不要太認真的好……。


你看,這不就是很多人現時的戀愛態度嗎? 何必認真,反正都是沒有那個「註定的、可補足我的完美的另一半」? 但用一個這樣判輸來打的態度來經營愛情,又怎會不焦頭爛額? 而更可惜的是,這不良態度並非來自甚麼深邃完善的思想,只不過是數千年前的神話、荒謬喜劇劇本或廢話,真是有辱我們自稱科技和思想發達的現代人。


怎樣才是一個積極健康的戀愛態度? 首先,不要接受自己是個不完整的人。 說人人天生都只是半個人,若非人云亦云的傻瓜便是個狠毒的騙子,想全世界的人都陪他一起愛情失敗。 當然,沒有人可以是個十全十美的「完整人」,人人都有缺點或不完美的地方,但那都可以是輕微或可改進的,不足以令我便成為半個人,何況即使是殘疾人,也可以殘而不廢,仍然是個有用的人。


我們要做的是用一個盡量美好、完整而又真實的我,去找我們的戀愛對象,不是因為對方可以是我的「另一半」,而是我們有相投的靈與性的共鳴,願意合力去做一些無論誰也單獨做不到的事,例如相伴、互相照顧、性愛、結婚、生養孩子,組織家庭、合力貢獻社會,為自己與他人製造幸福,再傳承下去 ……


總之,我們不會說自己只是半個人,也不會叫自己去找另外半個人來和我談戀愛,婚後更不會對別人說自己的配偶是我的「另一半」這麼荒謬。

 
 
 

Recent Posts

See All

1 Comment


tat
Dec 23, 2021

很認同吳教授指婚姻的目的不是找另一個人補足自己的不足,而是有相投的靈與性的共鳴,願意合力去做一些無論誰也單獨做不到的事。


前者是己所不欲,卻找人幫自己,似乎看不到努力完善自己的元素;後者則是合作夥伴,一起努力完成目標,一起令自己變得更好。


感謝你的提點:)

Like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on No. 4 Pottinger Street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for general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ll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provided in good faith. However, we make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of any kind, express or implied, regarding the accuracy, adequacy, validity,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or completeness of any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or our mobile application].
Copyright © 2021 Asian Academy of Family Therapy.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