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讀者投稿

抑鬱的意義


作者:奇樹@4砵甸乍街






前來求診的年輕人,一頭稀疏且凌亂的頭髮。「我有脫髮問題。」他的聲線漫不經心,彷彿令他焦灼的另有其事。


還未夠三十歲,他已經被生活折騰得精疲力竭。陷入情緒低谷已經好幾年了,他嘗試各種藥物,卻依然像一隻揚不起帆的船,在汪洋裡無助地漂泊。近幾年,他居無定所,寄人籬下,找不到安心靠岸的港口。


我問他,會怎樣形容早年的生活經驗?「不就是一般的中港家庭了。」原來,他在五歲前是在廣州跟外婆長大的,來到香港跟父親團聚,便由奶奶主要照顧。母親後來申請到雙程證,婆媳糾紛處理不好,這回合奶奶宣告敗走。母親卻是個大情大性之人,管教手法嚴苛,又沈溺賭海,幾年前甚至要丈夫抵押房子,幫她償還巨債。從那時候開始,他失去了遮風擋雨的簷篷;心裡面,家老早就支離破碎了。


「我懷疑她有狂躁症。小時候罵我打我,樣子非常兇殘。」他往後梳一下髮根:「但我怎可以怪她呢,她書讀得不多。」我好奇,他會怪責誰呢?父親久病纏身,即使離婚辦妥了,仍然想得到前妻的眷顧。談論父親的決定,他不留情面地:「他真不濟事!」自己忠心耿耿的勸喻,竟然換來父親的漠視,積壓的憤怨無從宣洩,尤利西斯因此展開了離家出走的旅程。然而這次,他連自己要尋覓甚麼都搞不清。


工作上,他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內裡他卻感到空虛。他有打算創業,做一件「屬於自己的東西」。現實畢竟挑戰重重,躊躇不前令他進一步受挫,接受不了自己的「不濟」。女友坐在旁邊,暗暗嘟噥:「讀大學時,他曾經是某學會的主席啊。」他點頭回應,過去的風采雖然炫麗,但是年少氣盛,因此被人詬病他自大固執。


「似乎你在刻意迴避父母的負面形象,但又不自覺地受到牽引。」我嘗試為他的迷茫提出一種敘述的可能。他努力透過外在成就,來確立跟原生家庭的距離。然而上一代的行為模塑,像幽靈般揮之不去。越使勁壓抑自己的怒氣,他便越感覺到自己的不濟事;母親的「狂躁」、父親的「不濟」,猶如無法逃離的神諭,令人抓狂得未老先衰。


但是,在人生的航道上,誰沒有經歷過迷茫?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所跌撞,從中摸索到自己嚮往的方向。比如這個年輕人,如何在傲慢與妄自菲薄之間平衡,如何從破碎中保存純真的愛,還有太多要學習的課題,因為他仍年輕。「這樣看,你的抑鬱是有意義的。」祝願他能持守心中的耐性、善良、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on No. 4 Pottinger Street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for general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ll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provided in good faith. However, we make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of any kind, express or implied, regarding the accuracy, adequacy, validity,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or completeness of any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or our mobile application].
Copyright © 2021 Asian Academy of Family Therapy.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