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李維榕專欄
做個「成功」的隱閉青年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攝影: 社欣@4砵典乍街 在每一個城市裡,都有很多隱閉青年;因為隱閉,所以很少人知道。 他們的年齡不等,十多歲到二十多歲的最多。開始時也許不是病,但是長久下來,想不病也不成。這是一個流源...
Nov 29,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孩子來自家庭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插畫: Timothy 剛剛忙完一個國際大會,立刻就會見一個有三個孩子的家庭。 十六歲的大女兒,說是患了憂鬱症,曾經有自殺企圖;九歲的二女兒,患了選擇性沉默症、焦慮及拒學;七歲的小兒子,卻被診斷為...
Nov 14,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家庭治療的當前任務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攝影: 阿執司@4砵典乍街 亞洲家庭治療學院第八屆年會,正在香港舉行。這個每年都在亞洲不同地區舉行的大會,大本營在香港,經過在上海、東京、台北、星加坡、及首爾等地所主辦的業界交流後,這次又回...
Nov 1,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何謂精神健康?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攝影: 阿執司@4砵典乍街 十月十日是世界精神健康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世界各地都有慶祝。 什麼是精神健康?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是「個體實現自身能力、能夠...
Nov 1,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找尋靈魂伴侶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攝影: 社欣@4砵典乍街 中秋佳節,是個讓人倍思親的時候,除了親情,還有柔情。 對於一些長年不和的夫婦,這更是一個讓人百感交集的日子。 我問一位男士:「佳節當前,會激起你對婚姻生活的渴求嗎?」...
Oct 13,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破冰之旅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攝影: 社欣@4砵典乍街 這個青年人已經二十六歲,但是所有人都稱他為「孩子」。如果單是聆聽父母親的陳述,也會以為他們口中的孩子是個六、七歲的小屁孩,完全沒有自理能力。...
Sep 25,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我就是尼尼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尼尼的故事登刋出來後,有個青年人對我說:「我就是尼尼!」 也有讀者向我表示:「從你的作品中,我曾經多次看到尼尼的踪跡!」 在我的工作中,真的不斷遇到尼尼。 尼尼究竟是誰? 她有何特別之處?...
Sep 13,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成長的迷惑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尼尼從國外回來渡假,約我見面,讓我十分感激。 第一次見尼尼時,她才十四,五歲,在英國讀書突然情緒失控,回到香港來,要入院治療,是醫院的精神科醫生帶着她來請我們做家庭評估的。...
Aug 28,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本來無一物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不出十天時間,我就收拾了大半生的家當! 一袋袋的衣物,一叠叠的書籍,還有多年來旅遊收集的各種寶貝! 原以為自己的擁有不多,誰知道東西都攤出來時,竟然塞滿了一屋,弄到水泄不通...
Aug 14,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病於關係,療於關係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Assisi 離羅馬只有兩個半小時車程,是一個朝聖之地,這是聖方濟各岀生及埋葬之 處,每個角落都可以找到他的痕跡。 正因如此,這座山城並沒有很重的旅遊感,店舖不多,只見很多老人和小孩,悠閑...
Jul 31,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單親家庭的挑戰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在現代的社會裡,單親家庭是很普遍的現象,因為各種原因,雙親變單親,這對家庭成員來說,往往帶來很大的挑戰。 尤其離婚家庭,孩子往往基於家庭的變化而產生焦慮,已經失去一個親人,更加害怕會失去另一個。...
Jul 31,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共同撫養非戰場 作者:李維榕博⼠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很多人在離婚後都會決定共同撫養子女,這本來是好事,就像社會福利署的宣 傳提示:「夫妻緣不再,親子情永在!」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對於很多無法 互相包容的父母來說,共同撫養有時會變成一個沒完沒了的戰場...
Jul 3,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離婚後 作者:李維榕博⼠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很多人以為離了婚便一了百了,從此遠離恩怨。但是從我們的臨床資料來分 析,很多離婚後的男女,多年後仍然糾纏在未完未了的瓜葛中,對他們來說,...
Jun 19,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離婚也是孩子的事 作者:李維榕博⼠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父母分手,往往都會對孩子說:這是大人的事,與你無關!但是誰都知道,父 母各走東西,孩子又怎會無動於衷? 我們的團隊,正在整理多年來的臨床資料,把離婚分成五個不同階段,包...
Jun 5,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豬隊友變好拍檔 作者:李維榕博⼠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這對夫婦的對話很有趣,女的渴望男的與她一起管教孩子,男的卻認為她的想法不切實際;女的要求要有家庭共聚的時間,男的卻回應你先說服兒子再講。 女:「你可否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面前說粗口?」...
May 21,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情況絕望,但並非嚴重 作者:李維榕博⼠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這對夫婦已經分居半年,不碰面猶可,只要一碰面,就會吵得不可開交。吵什 麼已經不重要,反正事無大小,只要一開始交談,就會情緒高漲,一發不可收...
May 6,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寂寞的婚姻 作者:李維榕博⼠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剛回到中心,就收到一位女士的留言:「我十年前見過你,也許你還記得當時 我們一家有多混亂,我最後帶着兩個孩子出國了...... 剛剛回來,很想見你!」...
Apr 23,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父親的沉默 作者:李維榕博⼠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父親的沉默,是很多兒子的心結。在瑞典著名導演 Ingmar Bergman 的作品中, 上帝的沉默是個不斷出現的主題。在他的名著 The Seventh Seal,一個百戰歸來...
Apr 10,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Be kind – 善待他人 作者:李維榕博⼠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我們都知道有智商(IQ) 和情商(EQ),但是仁慈商數(KQ或kindness quotient),卻很少人提到。...
Mar 26,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以痛治痛 作者:李維榕博⼠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這個女孩子才十一歲,她說自己十分不快樂,用頭撞牆,她說:「因為心裡很痛,太痛了,必須製造別的痛楚來抵擋這種痛!」 以痛治痛,是很多青年人對自殘行為的一種解釋。也是業界對自殘行為...
Mar 12, 20234 min rea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