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李維榕專欄

家庭關係的不變準則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自然界的現象,多是「有形可見,充滿變化」,但是自然界的定律,卻是「無形可見,永不改變」。


家庭系統也是一樣,每個家庭都有它千變萬化的現象和事故,但是那個在背後推動着家庭關係的動力和軌跡,就像星空運行的軌道,好像看不見、摸不着,卻是恆久不變。


好像一個萬花筒,變化無窮,卻離不開那七個基本顏色。又像一首首動人心弦的樂章,千軍萬馬,都是出自幾個基本音符。


那麼, 什麼是家庭關係千變萬化後面的「不變」? 我們為什麼需要探討它?


要回答這兩個問題,可以從以下面一個案例去分析:


這是一個三口之家,父母和一個十七歲的女兒,他們帶來的問題是母親與女兒之間的糾葛。


從親子教育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我們會把焦點放在母女身上,認為母親過於焦慮,盡量為她們疏導矛盾,尋求互相諒解。但是從家庭系統的理念去探索這個問題的本質,我們的理解與處理就很不一樣。


因為很快就在這三個人的談話發現,真正的矛盾並非出自母女,而是源於父母自己的關係上, 女兒不用思考地告訴我們,「父母並沒有好好的經營他們的婚姻,從而導致夫妻之間的和諧,只是一種好像塗上臘一般的假性相處。」


連女兒都知道要母親一個人去改變不是辦法,所以當父親意識到自己也有份造成妻子情緒不穩時,她十分興奮,覺得這是一個契機。


女兒:「這是蠻重要的,因為我覺得我爸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之前,只要一個人去改變的話,難度會高一點。」


治療師:「你覺得如果你爸爸能够改變,那你媽媽也會做什麼樣的改變?」


女兒:「我媽脾氣會穩定一點。」


治療師:「如果你媽情緒穩定一點,又怎麼影響你呢?」


女兒:「那我也情緒穩定一點。」(大家都笑了......)


治療師:「你們三個是一連串的,一個拉着一個,是這樣子嗎?」


女兒:「是的,就是連鎖反應!」


連鎖反應,就是一組人串連起來,手拉着手,一個接一個的,跳着分辦不出個體的群舞,這就是緊密家庭關係一個「不變」的本質!這也是家庭運作的一種軌跡:當夫妻問題沒有適當解決時,這一代的焦慮就往往帶到下一代,夫妻糾結變成父母與孩子的糾結,兩代家庭如此,多代家庭也是如此!


而且這些糾結會不斷的在他們的互動模式出現,所以也不是「無形可見」,小心聆聽和注意,就會看到這個糾結模式的形態。


像上述這對夫妻,因為婆媳問題沒有及時處理,對妻子造成很大的傷害,談起這個經歷依舊滿肚子辛酸。她說不怪丈夫,但是字𥚃行間,總讓人聽到一股苦澀;丈夫說事情已經過去了,實際上婆婆也去世多年,但是他的每一句話,都好像暗示一切問題都是歸究於妻子的焦慮和執著。男人也許沒有察覺,過去處理婆媳糾紛,他不斷叫妻子放鬆;現在處理母女相爭,也是同樣叫妻子放鬆。

對女人來說,又再一次經歷同樣的傷痛!


從開始時的否認,母親終於對丈夫表白:「你說很想支持我,跟我統一戰線的,對吧!但是呢,你實在無時無刻不在反駁着我,包括剛才早上出門時,哪怕是我催促了女兒,你現場馬上反應,跟她講一個相反的建議......」


女兒:「我認為我爸這樣做, 是他覺得我媽的話會傷害到我,所以他就覺得要表示一下他對我的支持,他覺得這樣可能減少對我的傷害。」治療師:「可是他愈是這樣,妳媽就愈生氣,氣了又不想表達出來,這樣的話她内心的焦慮不是更增加了嗎?」


女兒:「是的,確實是這個原理,因為本身就是一個連鎖的反應嘛!其實我覺得他們是進入了一個思維慣性的盲區,你讓他們兩個進行談話,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身為我的父母,應該談父母的話題,他們沒有想過可以是一對夫妻那樣談論夫妻的問題,他們没有這個視角。其實這就是問題所在。」


女兒講得很對,很多有矛盾的夫妻都會集中談孩子,刻意避免討論彼此。因為談起自身問題,他們就要面對很多痛苦、很多傷痕、很多無法解決的無奈。


歸根究底,連鎖反應是家庭關係的脈絡,牽制着所有人情緒的基本音符和底色。不去經營夫妻關係的父母,多集中經營孩子,把成長中的孩子當成小嬰兒一般去看待,而孩子也會很自然地配合,以各種方法維持父母的平衡。


如果你接受這個觀點,就不會忙着解決表徵問題,而是一層一層的協助家人解除彼此間的互相綑縛,鞏固夫妻關係,加強與孩子的界線,讓他們跳出一個適合各人年齡需要的全新舞步。


當治療師帶動女兒以成人的角度去分析父母關係,就是把她從母女糾纏的位置,變成夫妻問題的觀察者,從而促動父母面對及整理自身問題,這就是把「惡性循環」變成「良性互動」的開始。


易經言:「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人際關係的背後動力是道,問題的出現是器!明白道,器就不再是問題。




432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on No. 4 Pottinger Street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for general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ll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provided in good faith. However, we make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of any kind, express or implied, regarding the accuracy, adequacy, validity,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or completeness of any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or our mobile application].
Copyright © 2021 Asian Academy of Family Therapy.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