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阿執司影評

阿執司的離異夫妻

作者:阿執司@4砵典乍街


Photo credit: IMDb



Kramer vs. Kramer <克藍瑪對克藍瑪> ,是一套1979年的美國電影。內容是講述一對離異夫妻,最後要在法庭爭奪七歲兒子撫養權的電影。雖然是一套四十多年前的電影,但我們在亞洲家庭治療學院的臨床工作中發現,電影內容描述的情況,在現今世代的離異夫妻家庭中仍是一樣。

Joanna 與 Ted有一段八年的婚姻,二人育有一個七歲的兒子。妻子本是一個職業女性,婚後為了持家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婚後一年二人誕下兒子, 妻子便名正言順的成為一名全職家庭主婦。婚姻初時兩人的關係還算不錯,但是慢慢地妻子變得越來越不快樂。有時她想找丈夫傾訴,但丈夫總是因為工作太忙沒有時間理睬她。丈夫不但沒有時間給妻子,也沒有時間給兒子。慢慢地,丈夫在家庭中好像變成了一個局外人一般,連兒子唸幾年班也不知道。 正當丈夫的事業如日中天,有一天當他回到家中想與妻子分享自己事業上的喜訊時,冷不防她突然對他說她要離開這個家,兒子就交由他好好照顧。 初時丈夫還妄想妻子很快會回心轉意回家,但事情並不如此。丈夫終歸要硬著皮頭,父兼母職。從不懂得照顧兒子的起居飲食,到慢慢照顧入微,過程一點也不容易。丈夫在兼顧照顧兒子和處理自己事業的兩極中,被拉扯得兩面不是人。兒子起初因母親的突然離去,變得十分不安穩及異常情緒化,恐怕父親也會突然間離自己而去。及後父親與兒子打開心扉,兩父子冰釋前嫌。但是當他越來越感受到做父親的快樂,與兒子的關係也越來越好時,妻子卻突然出現要和他討回兒子的撫養權。他當然選擇與她對薄公堂,誓要爭到底!在法庭上,各人的代表律師各為其主,互揭對方的瘡疤。但也令兩人可以從對方的立場看見對方當時的難處,畢竟一件事情永遠有兩面的看法。最後,法庭判母親勝訴,可以獲得兒子的撫養權。父親本有想過要上訴,但因上訴意味著兒子要出庭作供,他為免兒子要經歷這些苦難就放棄了這個念頭。當父親與兒子解釋法庭的安排時,兒子禁不住哭了出來,因他好不容易重新建立的安穩生活又被打破了。臨去母親家前的那個早上,父親與兒子再次一起弄法式吐司,從片初兩人一起弄時的混亂情況到現在大家合作無間,在良好的默契中卻有著一股因將要別離帶來的淡淡哀愁。片末,母親經過反思,決定讓父親繼續管養兒子。

在離婚夫妻的戰埸上,孩子自身的需要往往很容易被忽略。現代的離婚個案中,很流行共同撫養(co-parenting) 的概念。這原是很好的嘗試,但要讓有千愁萬恨的離異夫妻,能好好坐下來理性地建立一個對小孩子穩妥的照顧方案又談何容易!亞洲家庭治療學院,就正在從我們的臨床個案經驗中,希望能夠慢慢地整理出一個對充滿矛盾的離婚家庭有效的治療方案 (treatment package)!






 
 
 

Comments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on No. 4 Pottinger Street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for general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ll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provided in good faith. However, we make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of any kind, express or implied, regarding the accuracy, adequacy, validity,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or completeness of any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or our mobile application].
Copyright © 2021 Asian Academy of Family Therapy.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