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李維榕專欄

和平分手


作者:李維榕博⼠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這是學校轉介過來的個案,一個只有六歲的小女孩,長得十分可愛。


但是老師發現她在課堂上情緒低落,躲在一角,不與別的小朋友交流。學校要 求我們為這小女孩做一次家庭評估。


我們的評估流程,就是請父母自行交談半小時,同時量度孩子對父母交談時的 生理反應。但是這父母談不了幾句,就爭吵起來,孩子在旁顯得十分不安。我 們看到孩子如此難受,決定半途终止父母的交談。但是即使只談了十多分鐘, 仍然量度到孩子連續心率超高手汗加強,這顯示孩子對父母這種交談形式,產 生極大的焦慮。

我們問孩子為什麼會有如此強烈的反應,她毫不猶豫就告訴我們:「我不要我 的父母離婚,我不要他們分開!」


原來孩子的父母已經分居,却無法對孩子的撫養安排達成協議。他們都說希望 和平分手,只是千愁萬恨,兩人都控制不了,一開口就互相指責。其實已經找 了律師,也做過調解,但是每句話仍是舌劍唇槍,好像非要置對方於死地不可。

千萬別低估家庭破裂會給人帶來多大的傷害,受了傷的人在爭扎當中,往往全 部理智都被情緒矇蔽,這父母二人也沒有例外。看來父親並不情願分手,在憤 怒中不斷指責母親的不是,處處為難,母親也不示弱,針鋒相對。為了爭取女 兒的撫養權,更是一觸即發,一個說:「大不了就上法庭!」另一個答:「打 就打,你要打多久官司我都奉陪!」


女孩在旁急得團團轉,不斷自言自語:「要吵架了!」「又吵了!」「媽媽快 哭了!」


她很快就畫了一幅漫畫:畫中有陽光、有花草、有手拖手滿面笑容的爸爸媽 媽,還有一個跟在父母身旁十分開心的小女孩!


圖畫中的溫馨與室內的對峙是兩個完全相反的場面。明顯地,孩子是用繪畫來 排解自己內心的焦慮,並非父母不知道孩子的心事,他們爭論的正正也是關於 孩子的處理。問題是,父親無法掩蓋內心的激動,悲憤不已;母親宣稱談不下去,却忍不住處處反撃。明知道這樣不能解決問題,只是氣在心頭,愈談愈生 氣,愈談愈瓜葛難分。這種情況,誰也不能插口。

這種場面女兒已經見過無數次,只有她不停在當中為父母周旋,雖然毫無作 用,仍然不離不棄。


孩子聲音


我問她:「你最憂心的是什麼?」


她一再重複:「我不要他們離婚,我不要分開來住!」


這是一個讓人無法回應的難題!


我又問:「如果他們暫時無法做得到,你可以有別的要求嗎?」 她說:「那麼,不要吵架

要打官司!」


孩子真的很講道理,如果一定要分手,就不要吵架,不要告官。做不到前者, 起碼要做到後者吧? 父母聽着孩子的表達,面有難色。不是無動於衷,但是為 了替自己辯護,免不了又把箭頭指向對方,不談猶可,一談又必然爆發。多年 來解決不了的前因後果,恩怨情仇,全部又再重覆一次。


孩子看着,由本來十分雀躍為他們尋求出路,最後也不得不心灰意冷。她在自 己的家庭漫畫上,用鉛筆在父母中間重重地劃了一條界線,很苦惱地說:「沒 有用了,他們一定合不起來了,那我怎辦?我要跟誰才好?」


看着孩子的無助,就算即時沒有答案,也必須先去安頓她的情緒。我對她說: 「先不要着急,把你的想法一宗宗地寫下來,我們再嘗試!」


孩子很聽話,有板有眼地在漫畫空白的地方寫下:1. 不要離婚;2. 不要分開 住;3. 不要吵架;4. 不要上法庭!


我們幫着孩子,拿着她寫下的要求,又再一次一宗宗地向父母提出,重覆又重 覆,讓父母避無可避,直到他們從只顧互相攻撃的對峙中,漸漸抽離出來。從 極端憤怒以至不顧一切的衝擊,變得無奈,開始承認面對關係幻滅心中所承受 不了的無助。這是父母必須經歷的過程,因為大人必須面對自己的悲傷,才有 能力回應孩子的需求。這也是一個千軍萬馬充滿張力的過程,治療師必須擴大 孩子的聲音,才有可能讓忙於互相撕殺的父母聽得入腦。


父母責任


「聆聽孩子的聲音」,是我們治療團隊一個重要的臨床研究範疇。不止要聽 到,還要擴大,讓這聲音的內容成為整個家庭會談的重點,促使父母化干戈為 玉帛。因為孩子的聲音往往微弱,很容易給大人的聲音蓋過,所以很多孩子都 知道,只有以行為或精神失控才有辦法取得大人的重視。如果父母早點聽到他 們的聲音,就會發覺孩子是十分有彈性和可以理喻的。尤其是當父母遇到重大的心理創傷時,不由自主的就會像個孩子,反而是他們的孩子,會像個大人, 處處為他們着想。他們的聲音,可以為父母帶來療癒。

孩子的最大恐懼就是父母分離,而工作上令我們最最心痛的,也是目睹孩子面 對這個惡夢成真。我不會勸導父母為了孩子而不分手,畢竟不是所有婚姻都能 白頭偕老,但是起碼分手分得乾淨,不要在怨恨中繼續把傷口抓得鮮血淋漓, 讓孩子在年年打官司中長大,這是父母的基本責任。


273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