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李維榕專欄
婚姻大改革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 故事從家開始 > 攝影:阿執司 這是一個患上抑鬱症的男人,已經有好幾年,他的精神科醫生看到不單是男人的問題沒有改進,連他的六歲兒子也變得失控,讓她不得不從家庭着手。 這家庭還有另一個兒子,已經二十多歲,患有中度智障,很少說話,坐在一旁不停畫畫。但是眼睛卻𣎴斷看着父母,把家庭內發生的一舉一動都收入眼中, 而手中畫出來的每一張圖畫,都是不同顏色的一片混亂。 我們為這家庭做了一次評估;父母都很關注孩子,尤其小兒子。也正因如此,他總是搶着說話,好像一個人把家中三人的話都搶光了。而且每句話都是暴露家人的矛盾。他形容自己的家庭𨶹係是一環接一環:「爸爸駡媽媽,媽媽駡哥哥,哥哥駡我,我就駡所有人!」 我們與父母談話,他像個小管家,不停在旁補充、或更正。母親說:「在家也是一樣,管着爸爸是否睡得太多,吃得太少。」 都說孩子是一面鏡子,那麼這鏡子反映的是什麼? 如果你留意小兒子的行為舉止,就會發覺他反映的是一股焦慮,一股為家人感到不安全的焦慮!也反映着父母之間存着不言之隱。但是由於孩子過於活躍,父母忙於
Nov 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婚姻的前因後果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 故事從家開始 > 攝影:阿執司 一連見了兩宗婚姻出了問題的案例。第一宗結婚十五年,孩子都十五歲了,現正辦理離婚手續,理由是丈夫有婚外情。另一宗是成婚不久的夫婦,有個六月大的嬰兒,卻因婆媳問題而陷入困境。 這兩宗案例,代表了由成婚到分手,整個婚姻周期的很多前因後果。也讓我們反思,究竟一段婚姻需要經歷多少考驗、或劫數,才能成功走到盡頭? 第一宗案例:是丈夫出軌後,十分後悔,只求妻子原諒,讓他回家。浪子回頭,關鍵還得要看妻子是否接受。但是這位男士很特別,他只是不斷投訴自己有多苦。苦、苦、苦,這是他手寫的回饋。不單言談如此,臉部表情也是苦得一塌糊塗。他說:「我現在搬回母親家中,每周只有兩晚可以回家(妻子家)探望女兒。我無法忍受這種安排,吞了六十粒安眠藥,妻子和女兒都竟然沒有回應我,最後還是女友來幫我…」 女友來幫你?我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他卻振振有詞:「是呀,她們(妻子和女兒)都不理我,我有什麼辦法?」 他還補充說:「我女兒在網頁上叫她(小三)不要理我,還說我將來也會像拋棄她媽媽一樣拋棄她
Oct 20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最苦生別離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 故事從家開始 > 攝影:阿執司 在佛教的八苦中,很多人都認為別離最苦。這天見到一對母子,讓我更加明白這個道理。 這孩子剛滿九歲,口齒伶俐,說話比他的年齡來得成熟。據說他會問一些很俱哲理的問題:為什麼要把我生下來?...
Oct 6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開學了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 故事從家開始 > 攝影:阿執司 一年裡,我最喜歡的是夏天。不為什麼,只因為夏天的名字叫:「懶洋洋」,我就是喜歡這種懶洋洋的感覺。 夏天對學生尤其重要,因為那是告別過去學年及迎接新學年的一個交接。對於學業順利的孩子,對...
Sep 22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三代同堂各享千秋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 故事從家開始 > 攝影:阿執司 三代同堂,是很讓人羨慕的一回事。一家大小一同上酒樓,也是中國家庭的一大特色。但是怎樣才能做到代代有愛,而不是互相糾纏? 這個家庭來我們的跨代家庭中心時,是因為孩子出了問題。兩...
Sep 8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擦亁淨屁股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 故事從家開始 > 攝影:社欣 碰到一位很有趣的男士,他的女兒拒絕上學,妻子認為很多問題都是基於家族內所發生的種種前因後果,丈夫卻堅持過去的事無須再提,他說:「即使家中有問題,也是很久以前的事,女兒不上學,是近年才...
Aug 18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生死關頭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 故事從家開始 > 攝影:阿執司 與好友吃下午茶,她突然問我:你懷念你老公嗎? 我有點突然,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我懷念他嗎?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他離開那天,從醫院回到那再也沒有他的家,我坐在那裏只感到空空洞洞的,一個...
Aug 4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跨代家庭的前因後果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 故事從家開始 > 攝影:阿執司 為了準備一個有關跨代家庭的工作坊,一直忙着整理這一方面的臨床資料。這個由李錦記家族慈善基金所資助的項目,主要是研討跨代家庭各種人際關係的動力,從而瞭解多代家庭的運作及改善方...
Jul 21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如何做成功的離婚父母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 故事從家開始 > 攝影:社欣 離婚後,如何做成功父母?這個問題一直壓在我心上。 因為我們有一個離婚孩子的項目,收集了很多孩子的心聲和表達,也製作了不少有關這個題目的繪本和文字。孩子的資料我們收集得相當...
Jul 7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媽寶的感情生活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 故事從家開始 > 攝影:社欣 他來自一個只有女性的家庭,母親一個人養大一男四女。 他說:在母親與姐姐們面前,從來沒有發言的勇氣。 我們見他一家,是因為他與他的妻子都患上憂鬱症,是他們的精神科醫生轉介過來的。...
Jun 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煎pan上的家庭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 故事從家開始 > 攝影:阿執司 在各種不同形色的個案中,最讓人心痛的,莫如父母打官司爭孩子的案子。 不知何故,無論多麼有教養的父母,一旦處身爭取孩子撫養權的位置,往往都會失去理智,完全被情緒控制。而此時的...
Jun 9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與小屁孩鬥法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 故事從家開始 > 攝影:阿執司 我每個月都要與一個上海診所作家庭治療的示範,十年如一日。這次見到的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已經有大半年沒有上課。 據說他曾經在學校被同學欺凌,從此就不肯回校。他接受多次創傷治療。可...
May 26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溫柔、幽默和玩耍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 故事從家開始 > 攝影:阿執司 見到一對由蒙古來的夫婦,他們都是老師,但是他們的孩子卻不肯上學。談起孩子的問題,雙方都是各持己見。媽媽認為爸爸不懂得教孩子,只會打駡;爸爸認為媽媽太溺愛,什麼事都是兒子說了...
May 12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為害千年的古代文人愛情觀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 故事從家開始 > 攝影:阿執司 看電視片集〈唐宋八大家〉,提到一個有趣的典故,孟浩然送給女朋友的兩句詩,本來是表達思念之情。但是他的好友李白看了,卻哈哈大笑,他說:「這哪是表達思念,簡直是趕客!」...
Apr 28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母親的武士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 故事從家開始 > 攝影:阿執司 這個家庭老遠的從北方到香港來找我。但是在半途上他們改變主意,不想來了,又覺得不好意思取消,所以還是在約定時間出現。 我很好奇,本來找我幹什麼?怎麼途中改變主意?為什麼最後又來?...
Apr 14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吸毒家庭的動力 ?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 故事從家開始 > 攝影:阿執司 為了要給一個戒毒機構主持工作坊,他們先讓我訪問一個吸毒者的家庭,然後把訪問的錄影片段作為教材。 轉介來的一家四口,父母和兩個女兒,一個十六歲,一個十五歲。據說大女兒與母親...
Mar 31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鏡子照見什麼?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 故事從家開始 > 攝影:阿執司 父親告訴我們說:「我最難忘的一幕,就是孩子媽媽走的那天,孩子一直跟到門外,直至媽媽消失蹤影,呆了一會,走回來緊緊的抱住我不放手,那時他才一歲半。」...
Mar 17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一個憂鬱少年的肖像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 故事從家開始 > 攝影:阿執司 這個十六歲的青少年,是他的精神科醫生親自帶來作家庭評估的。醫生說,已經給青年人做了一陣藥物治療,只能安頓他的情緒,就是無法給他帶來動力。...
Mar 1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幸福的味道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 故事從家開始 > 攝影:阿執司 幸福的味道是甚麽?對嬰兒來說,躺在母親懷中,接收母親深情的凝視,那是最原始的幸福。為了維持這種感覺,我們會放棄自己的需求,只為獲取母親(或照顧者)一刻的讚賞。...
Feb 17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閨中女兒今何在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 故事從家開始 > 攝影:阿執司 適逢母校建校九十周年校慶,請我主持一個教育論壇。 重回舊地,是一種很超現實的感覺。這個地方,凝聚了我少女的時光,也是教育我由家庭走入社會的搖籃。我的母校在半山,早上夠鐘上課時...
Feb 34 min read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