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愛情廢話

九:愛情無意義?

作者:愛情大師吳敏倫




上兩章期談過一些哲學家或學者怎樣低貶愛情的價值,企圖用靈魂愛或無愛之愛來取代世俗的愛情,批評過這些理論怎樣廢。 今期談一種更廢的論述,就是說愛情根本就是無意義的,即使是靈魂愛或無愛之愛或甚麼愛。


下面先拿一些網上可隨便找到的類說話來批評一下,然後再拿一些知名作家的同類說話來檢討,以免有人以為知名作家便不會說愛情廢話。


網上有這樣的一句話:「就這樣便認命了嗎? 結個婚,生個孩子,逢人就說『人,還是平平淡淡過一生最好』?.然後呢?真的會幸福嗎?」


這句話的本意是想質疑愛情的作用,但漏洞是由始至終沒有把愛情放進去,被質疑的變成只是結婚生子,但沒有愛情的結婚生子,不就是盲婚啞嫁? 既然是盲婚啞嫁,那當然是不會幸福了,那有甚麼奇怪? 所以所說的無非只是廢話。怕的就是,有些思想能力同樣不濟的人聽了這句話便會誤信,增加對愛情的懷疑。


網上亦有這樣的一句話:「對於一個沒有人生價值,沒有人生方向的人,他除了追求愛情,還能追求什麼呢?」


這句話說只有沒有人生價值的人才會追求愛情,好像是要低貶愛情,但你亦可以這樣去理解:除了愛情,其他都不是真正的人生方向和價值,所以一個人除了追求愛情,還能追求什麼呢?這樣反向的理解,我是很贊同的,後面我會詳細解釋理由。



網上亦有這樣的一句話:「我回頭看看自己的一生,愛情呢?神聖,偉大的愛情呢?其實從來沒有存在過……所以人生的意義比愛情更值得去追求和探索。」


我的批評:自己追求不到,便說世上從沒有過,是典型的阿Q 廢話,不值一駁。而且愛情也可以是人生意義之一,也可以是人生的唯一意義,沒有非此即彼的必然性。


名人又說過哪愛情廢話呢? 先拿莎士比亞來說。他說過:「愛情不過是一種瘋狂。」


批評:這只是莎翁戲劇中一個角色的台詞,不表示便是莎翁自己的看法,但說過類似這說話的人也不少,即使算是莎翁的想法,也有可酙酌之處。漏洞在哪?我們日常也見到有人瘋狂愛上了運動、讀書、工作等等,即是這些活動也可以「不過是一種瘋狂」,又有甚麼問題? 問題只在於瘋狂的程度和批評者的先設價值觀。適度的瘋狂可以是好事,是專注和努力的表現,但當批評者對某種活動先有偏見,任何程度的專注和努力都可被詆毀為瘋狂、有害。


另一個說過類似的愛情廢話的名人是張愛玲。她說:「愛情就是你一生的唯一生命意義? 這只是一個非理性的選擇而已,跟我們決定買彩券…….一樣,既然已經選擇了賭博,誰選怎麼選,其實都是沒什麼意義的細節。」


我的批評:張愛玲假設凡是把愛情作為個人一生的唯一意義的(姑且簡稱作「唯愛情主義」),都是做了一個非理性的選擇,是賭博。她假設得對嗎? 其實不一定。 這要看世上有沒有理性的論點支持唯愛情主義,又有沒有人親身力行過它而得到幸福。能弄清楚這方面,便更能說明上面其他網話和金句的錯誤根源在哪裡。


究竟,世上有沒有理性的唯愛情論或主義呢? 有。中國五四時期,梁啟超、蔡元培所領導的人生觀派主張情感啟蒙與唯情論,大力批判科學派的啟蒙理性主義。20世紀初,精神分析學始創者弗洛伊德便提出泛性論,視人類的所有行為,從個人性愛至社會文明都是由性本能所孕育出來的,而在其理論中,他都把性等同愛,譬如性本能(Sex instinct)等同愛本能(Love instinct),而他說的Libido,中譯是性欲,也可以是愛欲。


上世紀中葉,存在主義哲學家,女權主義者西蒙・波娃認為我們要靠他人才能證明自己存在:「(如果)你沒愛過人,沒說愛過人,沒為誰犧牲過,沒為誰流過淚,你什麼都不是。」


這些都是理性的唯愛情主義者,至今仍有很多信徒,無論你是否贊同他們的學說,至少你不能說唯愛情主義者都只是些盲目的賭徒。


但或許反對者仍會反駁,這些都只是理論,要求拿出實證,證明唯愛情主導的生活可令人長久幸福? 然則,就讓我拿哈佛大學成人發展研究最近發表的有關報告給大家看。這研究是 1938 年開始做的,研究一群人至今的健康和幸福程度和它們與各種先天後天條件的關係。研究持續至今近 90 年,得出來的效果是長久而不是短暫的。這報告最重要的發現是對一個人的健康和幸福來說,最重要的預測因素是穩定的關係,尤其是長期的浪漫夥伴關係,把其他我們常常認為也應重要的如金錢、地位、環境、遺傳等因素都完全拋離。研究的領導人在結論中斬釘截鐵地說:「研究表明:幸福就是爱,句号。」CBC 報導這研究時說:「這研究證明披頭士是正確的:你只需要的就是愛(All You Need is Love)」。


100 views1 comment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