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讀者投稿

【分離從來不易】

作者:梁雅穎

臨床心理學家

插畫:scchianti

母子的距離一旦過近,界線不清,就容易情緒糾纏,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家庭治療室中,很多時候,都是幫助母子間「分開」一點。


「分開」說起來只有兩個字,做起來就是千軍萬馬,特別是水象星座,一般情感充沛,講到要情感分離一點,好像要了他們的命。而在水象星座之中,粘連度最高的,沒有之一,都是雙魚座。


雙魚座有很多美好的特質,例如大愛、浪漫、無私、愛護弱小等等。作為黃道十二宮的最後一個星座,雙魚更象徵無我,代表世間萬物的一體性和融合,與黃道十二宮的首個星座白羊座的「自我」相對。


雙魚,就是消融界線,合二為一。


而兩個物體之間,又有甚麼比孩子在母體中成長更沒有邊界、更融合?有好一段時間,這兩個生命也的確是一體。占星學中,與母親相關的議題一般看象徵照顧、保護的巨蟹座。我卻認為雙魚座更能象徵母體與孩子之間的界線消融,那種無形的情感牽連。不信你看看雙魚座的神話故事:


一個諸神的饗宴上,怪獸提豐(Typhon)突然出現,攻擊眾神。眾神大驚失色,紛紛走避。愛神維納斯(羅馬:Venus/希臘:Aphrodite)和兒子丘比特(羅馬:Cupid/希臘:Eros)為了躲避,跳入河中化成兩條魚。因為擔心與兒子失散,維納斯將二人的尾巴繫在一起。後來,宙斯為了紀念他們的勇敢和母子情深,將他們升上夜空,成為了雙魚座。¹


故事重點:「繫在一起」、「不分散」、「成為一體」,多麼雙魚。再者,遇到危險,當然要綁在一起逃難,這點我看也是十分合理的。


再繼續看維納斯和丘比特的故事:


維納斯妒忌凡人賽姬(Psyche)的美貌比她更吸引大眾愛慕,便叫丘比特對賽姬射箭,使她愛上世上最醜的人。豈料丘比特誤觸金箭,自己愛上了賽姬。後來賽姬破壞了與丘比特的約定,丘比特離她而去。賽姬找不到丘比特補救,只好向維納斯求助。維納斯便趁這個機會要求她完成困難的任務。最後丘賽二人重逢,happily ever after 。²


丘賽的故事本來歌頌靈(Psyche)慾(Eros)合一的愛情。然而,處處出現的維納斯,也隱隱透露她與丘比特的模糊界線。


我的事,你處理。

你的事,我處理。


雙魚能量展現在媽媽身上不難理解,孩子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當然要挺身而出。其實雙魚座的孩子也一樣。


最近見一個雙魚小男孩,成績優異,但逢考試前頭暈肚痛。他說自己不快樂,因為見到父母也不快樂。即使兩位下班後有排出時間來跟他相處,但見到他們強顏歡笑,他也高興不起來。原來媽媽工作上受氣,負面情緒帶回家中。每當媽媽說起工作的委屈事,孩子就聽到津津有味,眼睛發亮,十分嚮往,有時更插咀「是不是這個人?是不是那個人?」當說到自己的事,卻一句起兩句止,納悶得很。


我在旁看到這個畫面,只覺擔心,這麽投入母親的事,甚至比自己的還緊張,要怎樣長大。


後來媽媽順利轉職,她鬆一口氣,爸爸鬆一口氣,孩子也鬆一口氣,甚麼症狀也沒有了。我指出他對媽媽的情緒很上心,雖然症狀好轉,但要繼續學習將專注放回自身。他答應了。


我想,對雙魚座來說,界線也許會繼續是日後成長課題,學懂:


媽媽的事不是你的事,


愛人的事也不是你的事,


孩子的事也不是你的事。


同意請分享。






1 故事摘自網絡,可參見維基百科: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5%8F%8C%E9%B1%BC%E5%BA%A7

2 故事摘自網絡,詳述可參見: https://pongopix.pixnet.net/blog/post/382153463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on No. 4 Pottinger Street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for general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ll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provided in good faith. However, we make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of any kind, express or implied, regarding the accuracy, adequacy, validity,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or completeness of any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or our mobile application].
Copyright © 2021 Asian Academy of Family Therapy.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