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李維榕專欄
加添一點溫柔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有個青年人這樣對我說過:「我父母的關係,欠缺一點溫柔!」溫柔這兩個 字,自此就一直盤旋在我的腦海中。 在工作上碰到太多互相折磨的夫婦,不是不停地彼此指責,就是不理不睬,滿...
Sep 11, 2022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換個全新的劇本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與這青年人談話很有趣,每句話都帶着一個隱喻,好像跟你捉迷藏。但是說隱也不是太隱,他還是加入一些提示,也許怕我太笨,跟不上。 例如我問:究竟我們要解決什麼問題?他父親很直接就回答:「要幫兒子盡快走出...
Aug 24, 2022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假如我是聰明的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這孩子我在六年前就見過,那時他六歲,很少說話,一雙眼睛特別清晰明亮,不停地凝視着身旁的每一個人。 那時他的父母剛剛離異,千愁萬恨仍然難以排解。孩子屏住氣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會加添大人的情緒負擔。...
Aug 11, 2022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跨越三代家庭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很多鬧矛盾的夫婦都說:我們沒有其他問題,只是在管敎孩子上面,才有不同 意見。 管教孩子,真的是一個容易產生矛盾的領域。千萬別小看這個問題,從跨代家...
Jul 28, 2022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我有一個夢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這個案例討論過很多次,本來是別的治療師帶來讓我作評估的一個家庭,我只 見過一次,但總是念念不忘。 並非這個案例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相反的,家庭帶來的是一個十分普遍的問...
Jul 15, 2022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不必盲目要求一致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婚姻出現問題時,總是公有公理、婆有婆理,各有各一個版本。唯有在不經意的共處時,才知道兩人是如何互相牽制。 怪不得婚姻研究鼻祖 John Gottman...
Jun 16, 2022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矛與盾的故事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矛盾的由來出於《韓非子》:有個楚國人在市集上賣矛和盾。誇讚他的盾說:「我這面盾非常堅固,任何鋒利的東西都刺不破它。」又誇讚他的矛說:「我這隻矛是最鋒利的,沒有什麼東西是它不能刺破的。」問題是:如果用...
Jun 1, 2022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一個男女間千古難題!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很多男人都說,最怕女人不可理喻,一旦發現女人失去「常理」,就立即落荒 而逃;很多女人卻說,我失控的時候,最希望的就是老公不要跑掉,只要抱抱 我,支持我的感受就成!...
May 18, 2022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避開夫妻常犯盲點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在面對婚姻困擾時,很多人都會問:我應該怎麼辦? 遇到太多癡男怨女,都在渴求琴瑟和鳴,卻往往愈找愈失望,最後宣布「性格不合」而放棄。其實,夫妻相處就像二重奏,重點是互相配合,切忌自彈自唱,否則就很...
May 4, 2022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家庭關係的不變準則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自然界的現象,多是「有形可見,充滿變化」,但是自然界的定律,卻是「無形可見,永不改變」。 家庭系統也是一樣,每個家庭都有它千變萬化的現象和事故,但是那個在背後推動着家庭關係的動力和軌跡,就像星...
Apr 6, 2022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宅孩子的世界 作者: 李維榕博 士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宅男宅女,都是一個時代的反映。對厭倦了在社會打拚的成人來說,躲在家中不出門,可以是一種理想,甚至美其名為「陶淵明現象」,誰不嚮往一不順心就「辭官歸故里採菊東籬下」的悠遊生活?...
Mar 9, 2022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與青年人溝通 作者: 李維榕博 士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如何與青年人溝通?不單是一個讓父母頭痛的問題,連心理治療師也往往束手無策。 青年人對父母最明察秋毫,大人的一舉一動逃不過他們的法眼,要獲取他們的信任並不容易。對他們說教不成,刻意投其所好也不成。看過...
Feb 23, 2022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我的 Wabi Sabi 作者: 李維榕博 士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疫情險峻,新年宅在家中,不利於行,只宜作一次內觀之旅。 人是活在與人互動的關係中,並非活在自己內心世界。但是我們的心理狀態,會重重地影響我們與人交往;而與人交往,又深深地形成我們的內在心...
Feb 9, 2022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人際關係的斷捨離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什麼是斷捨離?斷是斷絕,捨是捨棄,離就是脫離。驟然聽去,好像是佛家的 修行法則。其實這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一本暢銷書的名字,從瑜伽的修行哲學「斷行.舍行.離行」中提煉出「斷舍離」的思維方式,並用於...
Jan 26, 2022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生活在父母婚姻中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都說孩子很受父母親矛盾的影響,究竟影響在哪裡? 我們的團隊一直在量度孩子面對父母矛盾時的生理反應,知道孩子的心率會加速或減低,汗腺分泌也是如此。這是體內自主神經在遇到危機時的一種正常運作,並非人力...
Jan 12, 2022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喝茶去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在一篇學術文獻中,我介紹了自己在家庭治療中怎樣溶入東方的哲學元素;每當療程中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我都會說:讓我們喝茶去! 常展法師看後,給我寄來聖嚴禪師說禪的一篇〈喝茶去〉,提到「趙州茶」一個非常有名的公案...
Dec 29, 2021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父子對峙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這個孩子只有十一歲,說起話來十分老成,內容有條有理、語氣充滿自信。問他怎麼學到如此對答如流,他說:「是打遊戲機學來的。」 我不知道哪個遊戲會教人這樣說話,只看到孩子的父親唉聲嘆氣,對兒子數落一頓後,他說...
Dec 15, 2021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拒學孩子的父母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這個青年人十四歲,已經兩年沒有上課,終日躲在房間內,只顧自己上網打機,誰也不理會。 輔導員已經與這家庭工作了很久,不單是青年人拒絕參與,連父親也很少出現。只有母親一人,不斷找輔導員投訴,孤掌難鳴...
Dec 1, 2021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不怕死」的工作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我們的家庭治療中心,有一個Stuck Clinic「卡住診所」,專門針對一些難以解決的個案,與業界一同尋求出路。 來訪的家庭,一般都接受過很多機構的服務,見過很多專業人士。所以我們一定會問:究...
Nov 17, 2021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為父母關係而多動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這兩個男孩是雙胞胎,只有八歲,長得眉清目秀,十分精靈,卻被懷疑患上多動症。 父母都十分憂慮,不明白孩子出了什麼事,要求我們做一次家庭評估。 ...
Nov 2, 20214 min read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