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讀者投稿
治療師的角度看《Grey's Anatomy》 作者: InIn 攝影:阿執司 《Grey's Anatomy》這齣美劇,我斷斷續續竟也看了幾年了。 說來有點慚愧,是直到幾年前聽陳可辛導演的訪問,才知道這部橫跨十五年的美劇,原來在世界各地有這麼多人和它一起成長。他說他陪女兒從最新一季追看回去,而我,卻是從第一季起,就泥足深陷了。 它總讓我想起當年追看《ER》的日子——那種讓人一集接一集停不下來的魔力,對我這樣一個特別看重「人與人連結」的人來說,格外有感。隨著年歲漸長,經歷的事情多了,看事情的角度也像換上了不同的鏡片。作為治療師,我愈看愈覺得,這根本是一齣在醫療外衣下,關於創傷與療癒的心理劇場。 劇中那群來自不同背景的實習醫生,每個人心底都藏著一道成長時期留下的傷痕。他們在醫院這個濃縮的生死場中,一邊學著成為醫生,一邊學著與自己的過去和解。女主角 Meredith 因為母親外遇而認定自己被父親拋棄,從此在關係中總是恐懼被離棄;她的好友 Cristina 童年目睹父親車禍離世,未被處理的創傷讓她的情感彷彿凍結在某個時空;而男主角 Derek...
Nov 103 min read


愛情廢話
賽馬會家庭治療計劃.吳敏倫教授愛情廢話大全 二百一十三: 以「觀心」來擇偶 作者:愛情大師吳敏倫 「觀心」擇偶,很不容易 # 因為先要克服「盲目擇偶」那陋習 # 但那真是一 直件要克服的事嗎? # 213 以「觀心」來擇偶
Nov 71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婚姻大改革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 故事從家開始 > 攝影:阿執司 這是一個患上抑鬱症的男人,已經有好幾年,他的精神科醫生看到不單是男人的問題沒有改進,連他的六歲兒子也變得失控,讓她不得不從家庭着手。 這家庭還有另一個兒子,已經二十多歲,患有中度智障,很少說話,坐在一旁不停畫畫。但是眼睛卻𣎴斷看着父母,把家庭內發生的一舉一動都收入眼中, 而手中畫出來的每一張圖畫,都是不同顏色的一片混亂。 我們為這家庭做了一次評估;父母都很關注孩子,尤其小兒子。也正因如此,他總是搶着說話,好像一個人把家中三人的話都搶光了。而且每句話都是暴露家人的矛盾。他形容自己的家庭𨶹係是一環接一環:「爸爸駡媽媽,媽媽駡哥哥,哥哥駡我,我就駡所有人!」 我們與父母談話,他像個小管家,不停在旁補充、或更正。母親說:「在家也是一樣,管着爸爸是否睡得太多,吃得太少。」 都說孩子是一面鏡子,那麼這鏡子反映的是什麼? 如果你留意小兒子的行為舉止,就會發覺他反映的是一股焦慮,一股為家人感到不安全的焦慮!也反映着父母之間存着不言之隱。但是由於孩子過於活躍,父母忙於
Nov 34 min read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