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讀者投稿

【占星學與家庭治療】

作者:梁雅穎 臨床心理學家

蔣念衡 占星研究者




插畫: 小魚

星座是很多人茶餘飯後的話題,但平常討論的只是按生日日期區分的十二星座,即是太陽星座。占星學中的星座命盤(下稱星盤),才是個人星座的完整面貌。只要到網上找一些查星盤的網站,就會知道一個人的星盤,除了太陽,還有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恰好是一隊美少女戰士。每顆行星隨時間按十二星座排序移動,所以出生日期、時間稍一變動,就會造成不同的星盤組合。撇開移動得較慢的「世代行星」木土天海冥,只看「個人行星」的日月水金火,就已經有多種變化。不同星體反映我們不同特質,所以常說,怎麼同一個星座的人,總有些不同。


簡單來說:

太陽代表外顯形象、主觀意識、人生目標。

月亮反映親密關係、情感需要。

水星反映一個人的思維、表達模式。

火星代表脾氣、行動力。

金星反映喜好、價值觀。

還有代表社會人格面具的上升星座。

例如太陽星座在天秤座的人總會有些思前想後的特質,行事不慍不火。但若果一個太陽天秤座的人,火星落在白羊,反而會不假思索, 你可能會看到他行事衝衝子的一面。星盤像原生設置,給了每個人不同的元素特質。雖然星盤的設置是既定的,但這些特質如何展現還看環境的影響,就像心理學中Persona 的概念(人在不同的場合會表現出不同的形象,像帶上不同的面具)。


即使是星盤完全一樣的雙生兒,也會因環境要求的不同,發展出不一樣的面貌。例如,一對日山羊月巨蟹的雙生兒,姊姊自少會給予稍多的責任,慢慢下來,展現更多山羊座特質,目標為本,作風硬朗;而妹妹則會表現巨蟹經營情感,照顧別人的一面,作風柔和。更何況當兩個人接觸,雙方星盤中呼應的元素會互相牽引(如你的火星白羊會牽引我的太陽白羊)。所以,決定我們星座元素的表達,是當下的環境,亦即是其他人。只要人一轉,元素的展現就會轉變。朋友是個太陽山羊月亮雙子,在工作中的團體會議就像山羊座規規矩矩;而與相熟同事溝通,就會出現雙子跳脫的一面。而這種面貌的切換大多數是隨環境互動而變化,是自動化的,而非有意識的選擇。


兩個人呼應的星座元素會產生牽引,而這種牽引,既可相生也可以相剋,這跟家庭治療中Complementarity 的概念是相似的。Complementarity 指的是兩個人恰恰相反的特質,一凹一凸,像太極圖陰陽互補。可是,若雙方無法協調不同,則容易變成對立拉鋸。以夫婦為例,若其中一方的太陽星座跟另一方的月亮星座是一樣的,如同樣落在獅子座,則可以在不同地方上演男女主角般的華麗劇目,互相輝映;但若配搭失衡,兩頭獅子競爭話語權,則是一番鬥爭、互不相讓,比起「龍鳳鬥」中的鄭秀文和劉德華的大鬥法更激烈。當家庭成員之間出現問題,若果只用個人的性格或星座特質

去解釋,往往也是毫無出路。


有位太太這樣說: 「我知道只要放軟一下,就可以化解跟先生之間的張力,但我不會做,我是天蠍座,很固執的。」筆者當然不會天真到以為三言兩語可說服一個天蠍,只問道:「你先生是甚麼星座的? 」「也是天蠍座,所以我們互不相讓!」哎,那麼多顆星,你們不拿天蠍出來不就可以嗎? 只要肯轉一念,換個面孔,是不是就跟對方有不一樣的互動。跟在家庭治療常見的情況一樣,關係之所以僵持,就是雙方太習慣只用某一方式跟對方互動,而觸發對方用相應的方式回應。如妻子怪責丈夫,丈夫冷淡回應,日子一久,就形成僵化模式,一個不停絮絮念,另一方變成冰冷石牆。


家庭治療師會在面談時嘗試改善雙方的互動模式,妻子不絮絮念,丈夫也不用冷冰冰;占星師會將二人星盤合起來看,將雙方的性格面貌相互連結,了解當中的調和碰撞。星座合盤也是一種媒介,釐清雙方的立場,試圖讓對方相互理解。最後的建議,往往也是換一種方式。


學習占星,只是用另一套語言,描述一個人可以運用的不同的能量,把那些一直在潛意識(subconscious) 、自動化的模式,提升至意識層面,成為自己的選擇。像不像心理治療?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on No. 4 Pottinger Street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for general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ll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provided in good faith. However, we make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of any kind, express or implied, regarding the accuracy, adequacy, validity,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or completeness of any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or our mobile application].
Copyright © 2021 Asian Academy of Family Therapy.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