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李維榕專欄
離婚後 作者:李維榕博⼠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很多人以為離了婚便一了百了,從此遠離恩怨。但是從我們的臨床資料來分 析,很多離婚後的男女,多年後仍然糾纏在未完未了的瓜葛中,對他們來說,...
Jun 19,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離婚也是孩子的事 作者:李維榕博⼠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父母分手,往往都會對孩子說:這是大人的事,與你無關!但是誰都知道,父 母各走東西,孩子又怎會無動於衷? 我們的團隊,正在整理多年來的臨床資料,把離婚分成五個不同階段,包...
Jun 5,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豬隊友變好拍檔 作者:李維榕博⼠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這對夫婦的對話很有趣,女的渴望男的與她一起管教孩子,男的卻認為她的想法不切實際;女的要求要有家庭共聚的時間,男的卻回應你先說服兒子再講。 女:「你可否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面前說粗口?」...
May 21,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情況絕望,但並非嚴重 作者:李維榕博⼠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這對夫婦已經分居半年,不碰面猶可,只要一碰面,就會吵得不可開交。吵什 麼已經不重要,反正事無大小,只要一開始交談,就會情緒高漲,一發不可收...
May 6,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寂寞的婚姻 作者:李維榕博⼠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剛回到中心,就收到一位女士的留言:「我十年前見過你,也許你還記得當時 我們一家有多混亂,我最後帶着兩個孩子出國了...... 剛剛回來,很想見你!」...
Apr 23,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父親的沉默 作者:李維榕博⼠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父親的沉默,是很多兒子的心結。在瑞典著名導演 Ingmar Bergman 的作品中, 上帝的沉默是個不斷出現的主題。在他的名著 The Seventh Seal,一個百戰歸來...
Apr 10,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Be kind – 善待他人 作者:李維榕博⼠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我們都知道有智商(IQ) 和情商(EQ),但是仁慈商數(KQ或kindness quotient),卻很少人提到。...
Mar 26,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以痛治痛 作者:李維榕博⼠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這個女孩子才十一歲,她說自己十分不快樂,用頭撞牆,她說:「因為心裡很痛,太痛了,必須製造別的痛楚來抵擋這種痛!」 以痛治痛,是很多青年人對自殘行為的一種解釋。也是業界對自殘行為...
Mar 12,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和平分手 作者:李維榕博⼠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這是學校轉介過來的個案,一個只有六歲的小女孩,長得十分可愛。 但是老師發現她在課堂上情緒低落,躲在一角,不與別的小朋友交流。學校要 求我們為這小女孩做一次家庭評估。...
Feb 26, 20234 min read


李维榕專欄
如何打造好氛圍 作者:李維榕博⼠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我們常說,父母活得好,孩子就會好!但是活得好是什麼意思?怎樣才算活得 好? 看過一部孩子的漫畫,其中一段形容事情做得好壞的分別:事情做得好,就是...
Feb 11,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被忽略的聲音 作者:李維榕博⼠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那個因為過份焦慮而停學的青年人對父母說:「你們好好處理自己的婚姻關 係,我就會放心處理自己的問題!」 這是我在臨床工作中最常聽到孩子所說的一句話,這些孩子年齡不等,大的大...
Jan 29,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如何「潔心」? 作者:李維榕博⼠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插畫 : 社欣@4砵典乍街 在二零二二年所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燃上香燭,在香霧中洗一個澡,乾乾淨 淨的迎接新的一年!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儀式!因為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如果你活到一百歲,也只...
Jan 15,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女人最不需要什麼?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不可理喻,是我們常用來罵人的話;有理說不清,也是最令人苦惱之處!原來「道理」這一回事,是這樣根深蒂固地影響着我們的人際關係。怪不得大部分人在處理矛盾時,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講道理。...
Jan 1, 2023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我需要愛情!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插畫: 社欣@4砵甸乍街 這個七歲大的小女孩,一步都不肯離開媽媽,見到我們的團隊就像如臨大敵, 簡直生人勿近。而這年輕的母親,是精神科醫生轉介來見我們的,據說她有憂...
Dec 18, 2022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何謂過於親密?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插畫: 社欣@4砵甸乍街 常聽到人說,這對母子(或母女)過於親密!究竟何謂過於親密,為什麼總是針對母親? 這天我們就見到一對被稱為「過於親密」的母子。孩子十二歲,母子二人都被診為憂鬱症,但是看來最...
Dec 4, 2022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不要急着解決問題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插畫: 社欣@4砵甸乍街 很多人問我:你常探索問題,但是如何才能解決問題? 其實探索問題,就是解決問題的開始。因為我們對問題的認知,往往會左右了 如何選擇對策。心理大師 Alfred Adler...
Nov 20, 20224 min read


李维榕專欄
「教子強迫症」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在各式各樣的強迫症狀中,管敎孩子也應該被納入為其中一種! 不信的話,可試試觀察父母監督孩子做功課時的過程。遇到難教的孩子,很多父母都會出現重覆性行為、精神焦慮、甚至崩潰。但是如果你以為這只是缺乏溝通...
Nov 5, 2022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以不動之身對不能停止的威力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有一對一碰面就爭吵的夫婦,我們問他們正在成年的孩子:「目睹父母這種共處模式 ,對你有影響嗎?」 孩子說:「最大的影響是在我的個性發展!讓我的個性變得暴躁,對人的...
Oct 22, 2022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父親的創傷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這少女二十一歲,已經在國外上大學,現正回家度假。但是整整三個月,她都 避免與父親接觸。父親百思不解,女兒自幼就是父親的好搭配,出雙入對。父 親喜歡唱歌,女兒為他伴奏;父親在親友中周旋,女兒總陪在身旁,...
Oct 8, 20224 min read


李維榕專欄
尖叫的孩子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這個九歲的小女孩,每次父親接近她,都會尖叫。 父母在孩子仍未出生前,已經離異。父親不想放棄孩子,一直爭取與母親共同 撫養,一爭就是九年。像很多不能自行達到協議的父母,他們都會訴諸法庭, 由法官判決。...
Sep 24, 20224 min read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