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李維榕專欄

Updated: Mar 8, 2022

我有沒有問題?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Pic by kit@4砵甸乍街


有一位母親,帶着女兒來找我,問:「我想知道我有沒有問題?」

我有沒有問題?那是一個奇怪的問題!

同一天見到一對夫妻,妻子拉着那一臉不服氣的丈夫來找我,說:「他有很大的問題,就是自己不肯承認!」

究竟是我有問題?還是别人有問題?什麼是問題?它有面貌嗎?還是莫名奇妙的一回事?

先說那位母親,她的好朋友認為她有問題,主要是看到她的兒子生氣時完全失控,她的女兒聲淚俱下,認為母親患有原生家庭的PTSD 情感創傷後遺症,很難與人親近,自己也一直無法與母親溝通。母親雖然來問我,其實自己早有答案,她說:「誰沒有問題?」意喻不必大驚小怪!

那位認為丈夫不肯配合自己的妻子,也是一早就確定問題是岀在丈夫不負責任,她說:「家中無論大小事情,他都不會動手,怎樣也叫不動!」

很多人好奇問我,你每天面對那麼多別人的煩惱,怎麼受得了?又問我是怎樣助人成功處理問題的?其實我並不善於處理問題,尤其沒有辦法讓别人的老公變得主動一點,或老婆溫柔一點。

在一個公開的座談會,有妻子問我:「我的丈夫完全不解溫柔,我怎麼辦?」

我說:「那麼就換一個新的吧!」

有母親問我:「孩子不聽話怎辦?」

我答:「把他賣掉吧!」

有父母問孩子不停打機怎麼辦,我索性把兩個旁聽的孩子請來,讓他們代言,結果大人與孩子都談得投契,我坐在一旁反而無所事事。

家庭治療並非代人解決難題,而是啟動家庭的潛力,一同探討問題的本質。因為家庭是一個系統,如果局部出現困難,必然與整體有關。究竟這問題全屬個人所有,還是一齊造成的? 定義不同,解決辦法也就很不一樣。

我的老師Minuchin 生前常說:人的問題,就是過於確定,而「確定」(certainty)會嚴重地阻止一切新的可能性!

但是面對問題時,我們總以為自己知道問題的所在,其實看得見的問題,都只不過是問題的表徵、冰山一角。孩子不聽話、丈夫不體貼、老婆情緒失控、以至婆媳不和,如果你只集中在解決表面的問題,就往往白費工夫。

一位家庭醫生說,因為長期服務同一個家庭,收集了不同家人的片段:婆婆看病時,投訴頭暈腰痛,費盡心機管教孫兒,媳婦竟然嫌三嫌四;媳婦看病時,又埋怨奶奶不請自來,什麼事都得由她管;丈夫看病時,卻不停唉聲嘆氣,順得妻來得罪了娘。三個人、三個不同版本,加起來才是一個家庭故事!

San Diego大學的家庭治療學系也製作過一套小電影,描述四個不同年齡的人,各自帶來不同的問題,分別處理久久不見功效。最後發現,四人來自同一家庭,這才恍然大悟;他們的問題加起來,就像一幅拼圖,配合得天衣無縫。個人的認知,只是拼圖的一塊,永遠都是局部的。

治療師的工作,就像做針灸,希望打通一個家庭的經脈,讓局部的阻塞得以暢通。

最近做了一個家庭評估,我給父親的回饋,女兒在一旁抗議,說:「我一直都是這樣告訴他的,怎麼要專家來說他才肯聽?」

她說得對!有時孩子對家庭問題比誰都看得清楚,就是沒有人聽到他們的旁白。這時候,治療師就需要擴大孩子的聲音,讓父母聽得入耳。

像那個被母親投訴不聽話的女兒,原來費盡心思用自己的問題把母親帶來見輔導。她說:「我一直都擔心媽媽太要強,不肯面對自己的需要,要借用我的問題,才能把她帶來見你!」本來無法領情的母親,經過一番否認,也不得不漸漸被女兒感動。

見過太多擔心父母的孩子,由數歲到數十歲不等,無論表徵問題是什麼,到頭來都是基於對家庭成員的關注和無奈。我處理過較成功的例子,都是因為能夠協助孩子把表面不妥的行為,演化成肺腑之言,與家人暢所欲言。

家人之間的暢所欲言得來不易,很多同床異夢的伴侶都是憋了一肚子的苦水、各自修行。那位氣冲冲指責丈夫不合作的妻子,已經如此糾纏了二十年,夫妻之間根本沒有親密度可言。表面說是不肯分擔家務,骨子裡卻是積聚多年的千愁萬恨。這時候,治療師考慮的就不是如何分配家務,而是探討夫婦二人的前因後果,及設法疏導矛盾。

治療師的工作,其實就像那個指出「國王沒有穿衣」的孩子,需要及時提醒一些盲點。正因這世上充滿國王的新衣,包括我自己的在內,讓我有機會保持眼睛清晰,以免自欺欺人。

哲學家說:我思故我在!

我卻認為:我有問題,故我與人有關!如果沒有問題,親情的關係鏈就再也連接不起來,該是多麼的可悲。

所以有問題是一件好事,不必視而不見,或避之則吉;也不用急忙把它處理掉,否則問題會像冤魂一樣永遠追着不放手。

我有無問題?或者誰是問題?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清楚問題的各種面貌、形狀和氣味,好好品嚐。因為問題本身不是問題,沒有好好面對或不適當的解決方法,才是問題!



 


Comments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on No. 4 Pottinger Street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for general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ll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provided in good faith. However, we make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of any kind, express or implied, regarding the accuracy, adequacy, validity,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or completeness of any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or our mobile application].
Copyright © 2021 Asian Academy of Family Therapy.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