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李維榕專欄

婚姻的前因後果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ree

攝影:阿執司


一連見了兩宗婚姻出了問題的案例。第一宗結婚十五年,孩子都十五歲了,現正辦理離婚手續,理由是丈夫有婚外情。另一宗是成婚不久的夫婦,有個六月大的嬰兒,卻因婆媳問題而陷入困境。


這兩宗案例,代表了由成婚到分手,整個婚姻周期的很多前因後果。也讓我們反思,究竟一段婚姻需要經歷多少考驗、或劫數,才能成功走到盡頭?


第一宗案例:是丈夫出軌後,十分後悔,只求妻子原諒,讓他回家。浪子回頭,關鍵還得要看妻子是否接受。但是這位男士很特別,他只是不斷投訴自己有多苦。苦、苦、苦,這是他手寫的回饋。不單言談如此,臉部表情也是苦得一塌糊塗。他說:「我現在搬回母親家中,每周只有兩晚可以回家(妻子家)探望女兒。我無法忍受這種安排,吞了六十粒安眠藥,妻子和女兒都竟然沒有回應我,最後還是女友來幫我…」


女友來幫你?我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他卻振振有詞:「是呀,她們(妻子和女兒)都不理我,我有什麼辦法?」

他還補充說:「我女兒在網頁上叫她(小三)不要理我,還說我將來也會像拋棄她媽媽一樣拋棄她!」


坐在一旁的妻子聽着,面無表情。如果這男人想補救婚姻,他的陳述可真的是弄巧反拙。不知道他是否想告訴妻子,你不要我還有小三要我。這種求饒辦法又怎過得了老婆這一關?

妻子說,男人出軌已經不只一次, 連女兒也不斷找他出氣。父親卻把女兒的對抗,全部歸納為反叛期的行為。其實夫婦已經申請離婚,現在只剩下三個月冷靜期。男人說要挽救,但是兩人談了大半天,就是沒有入題。


男人也承認,不是不想面對,但是害怕妻子的答案,會讓自己無法承受。

最後,他終於鼓起勇氣問妻子:「我要怎樣做你才讓我回來?」

妻子說:「我要你放棄現在的工作,這樣就沒有機會認識其他女人!」


男人是攝影師,妻子對他的工作一向不看好。她自己是個成功的專業人士,工作很忙,相聚的時間本來不多,加上對丈夫的為人處世態度,都很難贊同。兩個格格不入的人,單是把男人關在家中,不去工作,也不見得就可以修補婚姻關係。奇怪的是男人聽到可以回家,雖然一臉的不情願,竟然乖乖答應妻子的要求。


他說:「有什麼辦法,如果這是唯一讓我回家的條件,就把攝影器材都賣掉吧!」

這段婚姻的悲劇,就是相對十五年,都是各自修行。據說男人表達關懷的方法就是為家人準備大量新鮮水果,母女二人不但不領情,還嫌他煩。男人聽了不是味道,賭氣地說:不吃我自己吃。可見成功的家庭,一起吃個蘋果也很開心;不幸的家庭,滿桌珍饈也會引起爭端。如果從來沒有養成良好的共處意願,遇到婚變這樣嚴重的挑戰,更是沒力處理。只苦了孩子,奔走在大人之間,不知道要產生多少毛病。


另一宗是一對剛成家的父母。這個階段,很多事情都要重新適應,尤其孩子的來臨,本來是天大的好事。但是照顧方式不同,又是最容易產生婆媳問題的時候。據說孩子很難安頓,婆婆又在言談中容易出語傷人,妻子積了一肚子氣,總怪丈夫不夠體諒。丈夫卻感到很委屈,覺得已經盡力,該說的都說了,畢竟是自己的老媽子,她不肯改變也沒有辦法?


妻子要求與丈夫改善溝通,這是很好的開始。但是她的第一個提議就是要取回婆婆的門匙,讓她不能隨時來訪。丈夫對於這種「溝通」分明提不起勁,支吾以對,婆媳問題就是這樣改道成夫妻問題。好在新婚不久,彼此之間仍然帶着愛意與關懷,交談起來,大家都小心翼翼,生怕傷了對方的感受,說話轉彎抹角,彼此都很難說真話。


這小夫妻面對的,也是很多現代家庭都要面對的問題:在原生家庭與小家庭之間如何定位,是需要商議的。老婆重要,還是老媽子重要?如果想避開這個問題就不要找有父母的伴侶。 妻子是新時代女性,當然希望丈夫站在自己一方。這兩者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局面,處理不當,就會成為夫妻關係的禍根。


男人終於承認,其實他樂得有上一代為小家庭打點一切,反而覺得妻子不近情理。他說:「你又要老人家給你照顧孩子,又不許她來,怎樣也說不通!」

女人說:「我就是想我們學習,自己照顧呀!」

男人:「有人幫手不好嗎?」

這種對峙,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夫妻的互動模式。十五年後,也會像上述那對夫妻一様,變得話不投機,甚至無話可談。

好在這對夫婦終於打通經脈,真正地交談起來。

女人:「其實我因為生你的氣,才故意說要把門匙收回來。我也知道你喜歡孩子,一直想要二胎,我總是潑冷水。其實我也想要,只是氣你沒反應,才故意刺激你的。」

男人:「我不回你話,主要是不想惹你生氣,我會認真投入。」

能夠如此坦誠,才是真正的溝通,這也是經營婚姻的基本功。在婚姻開始時就要修行,否則形成僵局,就不容易修復。

 
 
 

Comments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on No. 4 Pottinger Street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for general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ll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provided in good faith. However, we make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of any kind, express or implied, regarding the accuracy, adequacy, validity,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or completeness of any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or our mobile application].
Copyright © 2021 Asian Academy of Family Therapy.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