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讀者投稿

Updated: May 21, 2023

從希臘悲劇看婚姻和家庭治療


作者:奇樹@4砵典乍街




「他們要離婚了,真是一場悲 劇!」我們茶餘飯後掛在嘴邊的 一句話,也許沒有為意其背後的 文化內蘊。悲劇其實是古希臘文 學的一個重要分支;這種戲劇形 式裡,英雄人物往往會遭遇逆 境、失敗和痛苦,最後以失敗和 死亡告終。希臘悲劇的主題通常 與人性、命運、和道德有關,具 有深刻的啟示。


其中一個著名的希臘悲劇是《美 狄亞(Medea)》。美狄亞是一個 懂巫術的島國公主,後來因丈夫 另娶妻妾,最後毒殺了丈夫的愛 人,並手刃了自己親生的兩個孩 子。愛和背叛的強烈情感,令美 狄亞從一個忠實的妻子和母親 變成了一個殘忍而瘋狂的殺手。 這個故事揭示了人類內心的黑 暗:曾經同床共枕的愛人,為了 傷害對方,不惜向自己最疼愛的 子女狠下毒手。《美狄亞》被翻 拍成多部不同的電影,其中較著 名的版本由希臘導演Michael Cacoyannis於1960年執導,由

Melina Mercouri飾演美狄亞, 誠意向讀者推薦。


對家庭治療師而言,從悲劇角度 分析美狄亞的故事,也有不少值 得反思的地方。希臘悲劇中的主 角,通常因為某種缺陷而導致慘 痛的下場。這個致命傷 (hamartia),可以是個人的壞 毛病,或是一個無心的錯誤決 定,甚至是人性裡普遍的傾向。 但亦因此,觸發起一連串不可逆轉的報應(nemesis),最終導 致滅亡。

一粒種子發芽就能使整片城牆崩 塌,親密關係又何嘗不是?由甜 蜜的山盟海誓,走到恨不得將對 方置諸死地的局面,其實很多時 縫隙裡早已露出苗頭。抱著現代 主義精神的人會問,那麼我們豈 不可以及早介入,將危機連根拔 起?且慢,悲劇的精髓在於,台 下觀眾為角色捏一把汗,當局者 卻毫無辦法逃離事情一路向壞的 軌跡。讀希臘悲劇,首先感受到 的是一股超自然的力量;無論稱 之為命運、神諭、潛意識,那總 之是超乎理性判斷可控制的範圍。再次強調:悲劇帶給我們 的,是一份對超乎自身力量的感 受。這並非一個頭腦上的認知- 因此說「那即是無藥可救了」的 犬儒之辭,是扭曲了悲劇的精 神。這份感受對治療師很重要, 因為它令我們謙卑。在世間眾多 苦難面前,誰都無法自作聰明, 人人都是平等和連結的。這份謙 卑,令同情和共感變得可能。

人總希望解決困難、尋求對策, 然而人際關係的入門第一課,就 是別焦急於找到「quick fix」。 以婚外情為例,被背叛一方可能。會感到自卑、失望、憤怒、悲傷 和沮喪。他/她可能會質疑自己 的價值和吸引力,甚至感到自己 不再被需要或被愛。他/她極力 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無論是向 外投射的怨憤,還是往內擠壓的 自責,都是一個療癒創傷的過程。


明白到這點,治療才能夠建立一 個安全的空間,聆聽主角的痛苦 和悲傷,從而產生情感釋放

(catharsis)。到悲劇終結時, 主角通常會經歷顯著的認知轉變 (anagnorisis),改變既往的

看法,繼而找到新的可能性。我們希望,現實生活中彼此折磨的 伴侶,也能在命途厄運中,重新看到人性裡潛藏的光輝。


Recent Posts

See All

コメント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on No. 4 Pottinger Street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for general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ll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provided in good faith. However, we make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of any kind, express or implied, regarding the accuracy, adequacy, validity,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or completeness of any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or our mobile application].
Copyright © 2021 Asian Academy of Family Therapy.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