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讀者投稿

【孩子要離家】:最大的愛,是溫柔地放手

作者: 馬嫊傃 

律師,家事調解督導 

亞洲家庭治療學院-家庭治療高級證書課程學生


ree

攝影:阿執司

倫敦九月的風,帶著秋的涼意,也悄然吹動著一個家庭內在結構的重組。


一位母親,陪著即將展開大學生活的女兒整理宿舍。她細心地摺疊衣物,想把書架打理得井井有條,每一個動作都承載著深沉的愛。但在女兒眼中,這份無微不至的關懷,卻沉重得像一種控制。


「媽,我自己來就可以了。」女兒的語氣帶著一絲不耐煩。


幾天後,是大學的開學週,校園內外彷彿有著永不落幕的派對。晚上十一點,女兒仍未回到母親暫住的酒店。母親的關懷化作一通電話,女兒回來後,母親忍不住提點:「要注意安全,不要輕易相信剛認識的朋友。」


女兒的回應,像一根針,輕輕刺入母親的心:「媽媽,我懂得怎樣保護自己。這是我的生命,你什麼時候回香港?」


母親停住了,空氣瞬間凝結。那份熟悉的刺痛湧上心頭,她感覺自己像一個站在女兒獨立道路上的「反派」,一個不合時宜的存在。然而,正是這份痛楚,像一盞燈,照亮了一條通往理解的道路。


後來,母親在一封信中寫道:「我正活在『孩子需要離家』的真實動態之中。我的關懷被她體驗為控制,我感覺自己成了阻礙她獨立的惡人。這個過程很痛苦,卻也讓我前所未有地清澈。」


這個場景,是無數家庭都會上演的篇章。它不僅是一個關於愛與分離的故事,更是發展心理學與結構性家庭治療理論,在真實生命中交會的溫柔例證。


成長的地圖:從心理學看見發展的必然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看,孩子從青春期到成年早期,最重要的心理任務便是「個體化(Individuation)」——這是一趟從心理上脫離父母,成為獨立、自主個體的必經旅程。他們需要建立自己的價值觀,探索「我是誰」,並開始為自己的人生掌舵。


因此,女兒的「推開」,並非指向母親個人的拒絕,而是一種健康的、本能的發展吶喊。她正在為自己建立一條心理上的「界線」,這條看不見的線,是她成為獨立成年人的必要疆域。若父母在此刻將這份推力個人化,視為情感的背叛,便會錯失理解孩子成長的關鍵信號,將一場健康的蛻變,誤讀為一場傷感的別離。


家庭的藍圖:用結構性治療重繪關係


這位母親的智慧在於,她沒有沉溺於被拒絕的痛苦,而是為自己找到了一張「家庭地圖」——結構性家庭治療(SFT)的理論視角。


這張地圖讓她看到,家庭並非靜止的個體集合,而是一個不斷演化的「系統(System)」。系統中的任何一個單元發生改變,整個家庭這個有機的生命體都會隨之調整。當女兒從「孩子」的角色,開始向「年輕成人」轉變時,整個親子「次系統(Subsystem)」的權力「階層(Hierarchy)」就必須重組。


過去「父母在上,子女在下」的模式需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平等的成人對成人的關係。母親感受到的衝突,正是舊有結構的慣性與新關係渴望建立之間的張力。她意識到,自己的角色需要從一個無所不包的「指導者」,轉變為一個在旁守護的「見證者」。


而女兒那些看似傷人的話語和行為,正是對「界線(Boundaries)」的重新協商。過去,母女之間緊密的關係滋養了彼此;而現在,女兒正在用行動宣告:「我愛你,同時,我需要呼吸的空間。」


這份覺察,給予了母親力量。她明白,自己不必用過度的介入去「瓦解」這個新結構,也無需用受傷的抗議來「僵化」它,她可以選擇溫柔地「調整」它。於是,她開始在微小的行動中練習:在提供幫助前先停頓、詢問;克制自己想要「拯救」的衝動;給予更多的信任與空間。這正是在實踐一種新的互動模式,用以建立一個既親密又健康的全新界線。


最大的愛,是優雅地放手


這位母親的旅程,最終引向一個深刻的體悟:她正在回家的路上——回到她自己的生命角色,不再是一個預設的照顧者,而是一個懂得尊重結構、空間與生命發展弧線的母親。


這正是為人父母最困難,也最偉大的一課。我們總以為愛是給予、是保護、是寸步不離。但當孩子長大,最高的愛,是無條件的放手。是發自內心地相信,他們有能力去闖蕩、去經歷、去犯錯,去成就他們獨一無二的生命。


孩子從不真正屬於父母,他們屬於自己,屬於他們即將展開的未來。


父母能給予的,深邃堅定而無條件的愛,是優雅地退到一個安全而溫暖的距離。遠遠地看著他們,眼神裡充滿信任與祝福。當他們需要時,我們的雙手永遠為了擁抱而張開;但當他們振翅高飛時,我們則給予最廣闊的天空,讓他們可以無所顧忌,不用擔心我們的失落,全然地去綻放自己的生命。


這份放手,不是愛的終結,而是愛的昇華。它讓孩子成為完整的自己,也讓父母,在愛中圓滿了自己。

 
 
 

Recent Posts

See All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on No. 4 Pottinger Street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for general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ll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provided in good faith. However, we make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of any kind, express or implied, regarding the accuracy, adequacy, validity,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or completeness of any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or our mobile application].
Copyright © 2021 Asian Academy of Family Therapy.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